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感悟 > 人生哲理 > 正文
文章正文

人人都应该克制自己的“看不惯”

人生感悟 > 人生哲理 > :人人都应该克制自己的“看不惯”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人人都应该克制自己的“看不惯”的正文:

  陈忠实、杨绛两位先生先后辞世,在微博与微信朋友圈都引发了“刷屏”,也同时出现了讥讽的声音:你们读了作家几本书,也有资格假惺惺装文化人点蜡烛?老实讲,对这种态度我不以为然: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与世界相连,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作家的印象,专业或不专业,读得多或读得少,只要他愿意表达,难道不应该更宽容地对待这种表达的自由吗?

  

  前些天,电视剧《欢乐颂》热播的时候,大家对樊胜美这个角色的认识,很能说明宽容的必要。最开始看到她假装有品位,爱慕虚荣,接近有钱男人,都觉得她果然就是所谓“捞女”;等看到她背负着家庭责任,每个月都要把仅有的工资邮寄给父母,还要为哥哥嫂嫂摆平各种烂事,很多人的认知发生了反转,开始理解并同情。你所看到的也许只是一个侧面,世界是五颜六色的,人是多元的,缺乏宽容之心,就会“急吼吼”给观察对象贴上标签。

  

  我们怎么看待一个人,也部分反映了我们怎么看待世界。能否宽厚、从容地对待世界,也决定了这个世界是否会宽容、从容地对待自己。按照美国作家房龙在《宽容》一书中的定义,宽容,就是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异于自己或传统见解的观点有耐心与公正的容忍。换个说法,宽容的本质就是尊重、有同理心。在当下社会的很多场合,缺少尊重感、同理心的情况处处可见,导致了各种关系的局促和撕裂。

  

  网络世界上贴标签、打棍子、扣帽子的做派,天天都在上演;在某些官员那里,给曝光丑闻者套上“没安好心、危害社会”的帽子,给某些新生事物贴上“没事找事”的标签,也是分分钟的事儿;在很多老师那里,凡是学生身上有自己“看不惯”的表现,便试图扼杀剪除;甚至某些自诩进步的知识分子,也难逃羁绊:凡是不同于己,便“不可理喻”,加以蔑视与讥讽,引为寇仇。

  

  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不仅是一种修养和美德,最终还会成为你我的一种生存方式。在多元时代里,每一个人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看不惯”:看不惯一些明星的高调,看不惯一些学生的新潮,看不惯义愤,看不惯中庸与调和……但各种“看不惯”之后,我们需要以更多的同理心去感受,他们触碰底线了吗?他们真的一无是处吗?他们真的是人心大坏而不是角度不同吗?

  

当我们崇尚犀利的时候,莫忘记了从容的魅力。1936年,鲁迅去世,一位女作家给胡适写了一封信痛骂鲁迅,胡适给她回信说:鲁迅先生固然批评过我,但是我对你这个态度,深表遗憾。“我们

人人都应该克制自己的“看不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人人都应该克制自己的“看不惯”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名人语录,情感语录,励志语录,搞笑语录,经典语录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