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感悟 > 人生哲理 > 正文
文章正文

惜福

人生感悟 > 人生哲理 > :惜福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惜福的正文:

                   作者:林清玄


 

  我的外祖母活到八十岁,她过世的时候我还年幼,有许多事已经淡忘了,但我清楚地记得关于她的两件事:一是她过世时十分安详,并未受病痛折磨;一是她一直到晚年仍然过着极端俭朴的生活。她之所以那样俭朴,不全然是经济的原因,而是她认为人应该“惜福”。

 

  她不许家里有什么剩菜剩饭,因此到了晚年她还时常捡菜汤,把菜盘里剩的菜汤端起来喝掉而不顾子女的劝阻。她也要求我们吃饭时碗中不可剩下一粒米,常吓唬我们说:“不捡拾干净,长大了会生猫脸。”甚至有米粒落到地上,她也捡起来吃。

 

  除了这些,外祖母格外敬惜字纸,要丢弃的书籍、簿本、纸张,绝不与污秽垃圾混丢在一起,须另外用火恭敬地焚烧。

 

  她过世的前几年,常有人问她长寿的原因,那时她不仅长寿,身体也健康,她总是回答说,可能是因为惜福。由于珍惜自己的福气,才能福寿绵长。

 

  我当时颇不能了解其中的意思,后来读了明朝学者袁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训》,书中说他年幼时遇到一个算命先生,卜了他一生的吉凶,其中有一条是说到他补贡生的时候,一共吃了“廪米九十一石五斗”,他感到十分可疑,直到补了贡生时他一算,正好九十一石五斗廪米(按明朝学制,贡生之前是廪生,他们应得的米叫廪米,按月发放,所以易于计算)。

 

  了凡先生从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连一个人一生可以享用多少米都是命中注定,如果过度放纵地享用,不就是在提早损伤自己的性命吗?

 

  释迦牟尼在经中也时常叫人惜福、节制饮食,他在《杂阿含经》中说:“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在《四十二章经》中说:“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食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都是在警醒人不要过多追求多欲的生活,身心才能长保康泰。

 

  尤其在《佛说佛医经》里说得最为透彻:“食多有五罪:一者多睡眠,二者多病,三者多淫,四者不能讽诵经,五者多着世间。”

 

  “人得病有十因缘: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食无贷就是吃得过度。

 

  “有九因缘,命未当尽为横尽。一不应饭为饭(不随四时而食),二为不量饭(不知节制地吃),三为不习饭(不知时间地吃),四为不出生(饭还没有消化,又吃饭)……如是九因缘,人命为横尽。”

 

饭在经书中只是象征,用以教人惜福,我们常见到年轻时过度放纵的人,到晚年

惜福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惜福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惜福,惜福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