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唯美句子 > 好词好句 > 正文
文章正文

中学语文教学札记写作范文

唯美句子 > 好词好句 > :中学语文教学札记写作范文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中学语文教学札记写作范文的正文:

教眼,设在美的距离上
―《背影》教学札记
岳亚军
《背影》的美在情真、情深。我觉得如果不用心去感受这篇散文倾吐的感情,如果不把教眼设在美的距离上,那是很难领略作者心中的底蕴,品尝到流露在字里行间的作者对父亲的挚爱,也就不会被父子之间的相互厚爱所打动,更不会有美的感受。
这篇文章,作者从家庭灾祸写起,铺设好父亲送子的背景,然后描绘了父亲送子的几个场面,特别细致地刻划了父亲买桔子的行动,叠现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流泪。这时的“我”虽然为父亲的-举一动所感动,然而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因为和父亲保诗的“距离”太近,这时是很难理解父亲的一举一动是父亲在家境惨淡的崎况下寄希望于儿子,并且把希望付之于行动的深厚感情的。所以,父亲与脚夫讲价钱,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惊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迁;……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作者重复两次写“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充分说明“我”当时未能理解父亲的心意。即便父亲艰难地为我买来桔子,“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禁不住流下眼泪”,父亲的真情仍然未被“我”领会,“我”多少只是有点感激以及离情别绪的悲伤。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你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你并不觉得它怎样;而一旦当你失去它的时候,你才觉出它的可贵。为什么呢?这实际就是距离效应。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注意在外物多种刺激的情况下,总是有所选择、有所取舍、有所注意而又有所不注意的。一个注意中心的形成,必然伴随另一些刺激的被抑制的或未被注意。这些被抑制或未被注意的方面就与人的注意中心形成心理的距离。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距离就是主体和审美对象在实用、伦理、科学等方面的价值淡化、抑制和未被注意所造成的心理距离。东西的“可贵”是在失去它的时候,这“可贵”不在于该东西的实用性,而是它具有了审美的特性。俗语也说“留在记忆深处的东西是美好的。’,记忆深处的东西之所在美好,是因为现实中间的人与人的种种利害关系被淡化,被抑制了。在记忆与现实之间留下了适度的想象空间。
现实和记忆时人的注意中心形成了心理距离,审美主体就从空白里去感受美,体会美,品尝美。《背影》里的“我”,之所以至此还没有理解至诚至深的父爱,是因为在“我”看来父亲对“我”照顾是父亲的责任、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从审美心理看,在“我”和父亲之间,丧失了原本应当保持的某种适度的“距离”。
朱自清先生何时真正理解父亲行动的深意呢?是“近几年来” 吗?不是。“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此情此景,怎会引起他们父子之间心灵的勾通?马克思曾说:“优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迫于生计的穷人终日为衣食温饱而忧虑,纵有千般美景在眼前,他们也会无动于衷在“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的境况下,在“父亲与我都是东奔西走”之时,纵有惊天动地泣鬼神的骨肉之情在这里,“我”也是不会感觉到的。因为“我”的注意中心在实用的生计上。如果说“车站送行”是“我洲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审美距离上与父亲保持得太近的话:那么“近几年来”则由原本过于相近的距离走向了另一极端―距离过于遥远。
美感在适度的距离上产生,情感在适度的距离上升华。作者对父爱盯真正理解,是“最近两年的不见”;是父亲“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是“我”北来后收到了父亲悲观的信:“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时候,。父亲的“惦记”,父亲的 “悲观”,调整了“我”与父亲的距离。这时候,也只有在这时候,作者对父亲的挚爱才得以像火山一样喷发,但千言万语只凝结成一句话:“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此时无声胜有声”,透过这背影,仿佛又见父亲正在与脚夫讨价还价;又在千叮呼万瞩咐;又躇珊而去、攀缘而上买桔子回来。这背影,是一个充满一腔爱心的慈父形象的缩影;这背影,是浸透“我”理解了父亲举动,表达“我”尊敬、感激、思念的一尊雕像的影子,这背影,是催人垂泪的身影。
事非经历不知难,情非感受不知味。情感是抽象的,尤其是对于没有丰富阅历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怎样使课文里的情感转移,真正被学生感悟、理解。我探索着。在教《背影》时,我把握了原文表达父子之爱的恰到好处的距离,把教眼设在了美的距离上,从而打开了学生感情世界的闸门,拨动了学生追求美的心弦。美是适度的距离。
评析
这是一篇教学扎记。是专门讨论语文教学问题的。它记录了作者在讲授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由于深钻教材,“把握了原文表达父子之爱的恰到好处的距离,把教眼设在了美的距离上”,从而收到了理想效果的教学实践体验。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应该把教眼设在“美的距离”上的观点―如果不这样,就很难帮助学生体会到(背影》一文情真、情深的美。
第二部分(第2至第5自然段),从分析原文中父子之情的程度变化与父子之间距离远近的关系中,探寻“美的距离”。那就是: 1.车站送行,子与父距离太近,“身在福中不知福”,未能感受到父子之爱的美。2.“近几年来”,子与父各为生计“东奔西走”,距离太远,也难感受到父子之爱的美。3.最近两年‘,,子与父的距离有了调整―“父亲终于忘却我的不好”,父亲的“惦记”和“悲观”的信,缩短了父子之间的距离,引发了“我”对父亲的挚爱―只有这时,父亲当年的“背影”才定格为慈父形象的缩影。父子之爱的美,才由此得到凸现和升华,成为人世间骨肉之情的至美。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把教眼设在“美的距离”上的。观点得到了教学实践的验证。
这篇札记是作者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的实践总结,是以研究者的态度对教学工作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其探索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见解独到,议论中肯,表达准确、简练。

中学语文教学札记写作范文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中学语文教学札记写作范文来自微语录网,更多中学,范文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