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希特勒回来了》政治正确与法西斯的距离

影视台词 > 影评 > :《希特勒回来了》政治正确与法西斯的距离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希特勒回来了》政治正确与法西斯的距离的正文:

德国对于历史从来不缺乏自省,这一论点尤其在遥远的东方被广为流传,大抵是为了让东瀛岛国害臊,也让七十年后的怒吼仍然师出有名。于是由《Er ist wieder da》这本德国本土畅销书改编的电影,再次鼓动了国内观影人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讨论起法西斯复辟的话题,一切都是套路。这年头,谈民主时不谈民粹二字一定显得人很没文化,这两个字同时也是增进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自豪感的有利武器,因为君不见民粹啊粹出了大魔头希特勒,粹出了那些丢人现眼的议会鞋子飞舞,粹出了空有草根运动的对岸愚蠢人类,竟然不知道我方茶叶蛋的价格,图森破。
关于套路,却有必要来泼泼冷水。
电影故事省略了原书许多细节,也做了不少修改添加。穿越时空的希特勒不甘寂寞,经过短暂迷茫游离后重新找回自身定位,对德国诸多现状的不满和天性的狂妄野心让他自觉肩负起继续复兴民族的崇高使命,于是开始在小记者的帮助下施展牛逼的宣传才华,与大众重新建立联系,倾听平民诉求,于电视媒体上散发光彩,煽动能力与当年相比有增无减。全片讽刺意味层层推进,许多片段是对庸众心理的刻画,从头至尾贯穿的非群众演员们也真的特别争气,竞相与希特勒拍照say hello很容易被上纲上线成遗忘的“麻木”。最终在传媒大佬利益驱动的包装下,希特勒被拥为明星,广收名利广受追捧,知道他真实身份的小记者却被关入精神病院。结局在许多观者的眼中已经是毛骨悚然,而这颗德国药丸如果搭配希特勒在天台和小记者的点题对话则食用效果更佳:“我是你的一部分,我在你们心中。”
一个貌似没有立场却仍然立场鲜明的电影,毫无悬念,陈词滥调。幽默讽刺外壳包裹的实则是老生常谈的做作忧愁,人类啊你将向何处。于是电影散场了围观群众不意外地再度拉出美利坚红人川普开始捶胸顿足明踩暗讽大批特批,依着这个完美的逻辑,不知好歹的美国共和党红脖选民俨然与电影里那些煞笔的德国观众一样,是不如地球另一端的朝阳区群众火眼金睛的,轻易就能被一个嘴炮老头喷的晕头转向失了判断力,怎么能行。
那么问题来了,真正应该担忧的到底是什么?
影片中的希特勒愿意将德国绿党作为合作对象,对基民盟和社民党大加抨击,本就是个很有趣的点。要知道那些绿党的老娘们平时可是最爱在电视政论节目里比比叨叨,每每为难民背书时必会宣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话估计希特勒听到了也会嗤之以鼻,很难想象,一个反共产主义反女权的纳粹领袖会容得下左翼绿党这种奇葩物种。显然,这个假定本就是在反常理侮辱智商。
在电影里描画出的那个不知危险降临不知独裁者正在逼近的德国社会里,“病源”无非是因为社会矛盾激化而滋生的不宽容不和谐不圣母,这些都成为想象中的元首得以再度出发的天然土壤。于是底层人民拉着希特勒的手念叨外国人太多了的镜头,大概也更能让大银幕前的圣母们为自己的善良感到庆幸,瞧吧,德国没有我们这些左逼,早就天下大乱了,国家恐怕又要重回第三帝国了好伐。
历史上所有灾难性的决定,都来自错觉。而这一次的最大错觉便是,左逼怎么样也要比希特勒对这个世界更好些。
以这个价值序列的错觉为信仰根基,电影的创作者便骄傲地昂起了俯视庸众的头颅,瞧吧你们这些乌合之众,骨子里还是抖M的。
对法西斯的控诉,除种族主义和国家主义,还有秘密警察。而企图否认一切国家、民族、宗教、文化、性别和少数群体的角色天然差异,将共同体的边界打破,主张世界大同,就是欧美主流社会在上溯三十年愈演愈热的政治正确。从高校到媒体,因为政治正确的超意识形态地位产生的自我言论审查无所不在,思想钳制,理性倒退,更是深度影响着移民、福利和外交等领域的法律政策导向。
因恐惧或自我感动可以臣服于纳粹德国的口号,因恐惧或自我感动也可以无原则地为政治正确站街。
所以电影《希特勒回来了》最大的问题,或者说阴谋,就是用民主政体下个人崇拜复辟这一遥远隐性危险,为民主政体下显性的正在发生的政治正确摇旗呐喊。用虚渺的忏悔心态为当下的愚蠢买单,这种小清新招数,在本质上和这地球许多制造恐怖氛围从而维护极权统治的路子一样邪恶,殊途同归。
更为可笑的是,德国媒体和政府在科隆大规模性侵事件中的畏首畏尾装聋作哑已经显明了一个道理,当希特勒真的穿越回来,恐怕没等踏进直播室就已经被记者的吐沫星子淹死了被默大妈的禁令封声了。因为骂希特勒是政治正确,骂土耳其总统不是。骂天主教虐童是政治正确,骂伊斯兰教不是。讽刺白人作恶太多是政治正确,讽刺黑人不是。
用谎言证明谎言,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伪善。真正在电视机前麻痹大众思维的,不是那个假想的希特勒,是所有正在选择性发声的主流媒体。真正被媒体操纵思维被意识形态机器玩傻的,不是电影里面的,而是电影院里在看这部电影的观众。
在可以预见的属于这块大陆的明天,是恐惧弥漫私权倒退文化衰败,是一切为时已晚。大爱孕育仇恨,宽容造就极端,荒漠吞噬绿洲。希特勒上台尚是在民主政体下的套路,是制度底线。没有底线,是斯大林,是伊斯兰国,是XXX,是未来的德匹下。从极右到极左,从法西斯到政治正确,政治光谱的一环完美对接,邪恶更进一层,无耻更深一寸。
没有共同体的边界,就不会有进步价值的被保护。多元化就是让好与坏形同虚设,打开家门就是让小偷登堂入室。沉浸在自我感动里的文化精英们,大可以继续用讽刺,用幽默,用圣母的光环笼罩大地,用文艺手段敲打民众的神经。
高喊着警惕重蹈覆辙旧梦的人,早已经身在新梦中。
作者吉米糕谈到希特勒,我们会想到什么?纳粹、集中营、魔鬼。对的,这些都是他的代名词,一直以来,他都是以这个形象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包括卓别林的《大独裁者》,其中对纳粹党、希特勒极尽嘲讽、挖苦。还有众所周知的《辛德勒的名单》,也是反映了二战时期纳粹党的罪恶行为。
那说到政治我们又会想到什么呢?我不知道,我是避而不谈的。或许就像小说《白鹿原》,最底层人民的看法:不论是青天白日,还是镰刀锤子。我们只是吃饭、屙屎。在小说《白鹿原》中,朱先生在编撰县志的时候,也不修改“匪”、“军”、“挡”等一系列字眼。所以这些东西,只能之避而不谈,安安心心继续自己的生活,吃喝拉撒。
当希特勒与政治联系起来,变成一部影视作品的时候,会发生什么?那就是一部不同于以往元首题材的电影——《希特勒回来了》。该影片讲述了希特勒突然出现在2014年的德国,他就这样在现代的德国生活下。在此过程中,他对当下德国的政治,当今时代的信息传媒,以及所谓的“新一代纳粹”发表了自己的诸多看法。
不得不说,导演这一招实在高明。关于抨击、讽刺政治(当下)的电影题材,实在是少之又少。一部韩国的《辩护人》,就足以让我大呼过瘾。但《辩护人》与《希特勒回来了》相比起来,又显得逊色很多。其逊色之处在于:《辩护人》的整个电影基调、风格,都比较沉重,是在对所有人明目张胆的诉说一场苦难。而《希特勒回来了》,其基调就轻松、欢快了许多。单就反对态度而言,赤露露的抨击,永远不会有嬉笑怒骂来的高明。
电影一开始,希特勒就莫名其妙的来到了现代的德国。简单说来,也就是所谓的穿越。没有任何讲述,没有任何铺垫,出现就是出现。这让我想起了卡夫卡的《变形记》,那里的主人公格里高尔不也是一觉醒来,就莫名其妙的变成了一只甲虫么?同样是穿越,把这样的方式,与《太子妃》那种形式的穿越对比来看,高下立分。
希特勒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这时,他遇到了一个刚被炒鱿鱼的自由记者。在这个记者的帮助下,希特勒逐渐走到了众人的视线之中,也慢慢接触到电视、电脑等物品。在刚刚接触电视的时候,希特勒感叹人类的聪明才智,紧接着,又对乱七八糟的电视节目展开最为经典的“元首的咆哮”。希特勒的视角,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转变。一开始看到德国的欣欣向荣,他还以为二战时候德国取得了胜利。但现在,他觉得自己还可以给这个国家带来改变。
他与年轻记者开始拍着一个视频,因为拍摄这个视频,希特勒走遍了德国,与德国的老百姓们谈政治,谈民.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能看到希特勒那种疯狂的影子,比如他开枪打死了一条小狗。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这个魔鬼元首身上,其实也有很多和蔼可亲的特质,不光可以和别人亲切交谈,肆意欢笑,和甚至自拍,还能与年轻记者一起在街上画画乞讨。特别是希特勒乱丢垃圾的那一个场景,一下子就让这个希特勒的形象变得有血有肉,可爱非常。
当然,也不能说这个影片就颠覆了希特勒的形象。他身上还是有很多“往日的特征”,比如“咆哮”。但是这种咆哮,很少会针对普通民众,更多的是针对那些政客、商界大亨,以及各种大人物。这是这部影片讽刺效果的冰山一角,更多的讽刺在于:一、希特勒被“新一代纳粹”称之为叛徒,他反对新一代的纳粹。二、这个“大独裁者”,嘴上更多的话题是民.主。三、这个纳粹头子,被一群纳粹分子殴打住院。四、电视台的野心家,把希特勒从电视台赶走。从始至终摒弃希特勒的一个人物,在当权后立刻玩起了“元首的咆哮”。
在影片的最后,希特勒在现代的德国,也获得了成功。他把自己的穿越经历写成一本书,并拍成了电影,获得了大部分德国民众的肯定。但他的这种成功,也许并不能让太多人满意。不是说没有达到当年希特勒的高度(导演也不至于蠢到这样玩),而是在他成功的背后,牺牲了那个当初帮助过他的年轻记者。这个年轻记者发现了希特勒的秘密——这个希特勒的扮演者,居然是真实的希特勒。最后,希特勒成功了,而记者却被关进了疯人院。
整体说来,这是一部很赞,很成功的片子。我没有讲述那些电影中设计到的社会.问题,以及各色人物的世界观。因为这部电影的创意已经足够吸引人了。用这个全世界公认的大反派——希特勒的视角,来看待当下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很合理的建议,让人心悦诚服。就这一点,已经足够保证该影片的成功了。
回想一下希特勒这个形象,我不能说就因为这部片子,他就成为了我的英雄。他的罪恶,谁也不能轻易抹。我只能说,该影片让我对他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让他有了一个从“邪恶”到“亦正亦邪”的过度。单纯的摒弃,深恶痛绝,绝不是对他应该有的态度。没有经过认识,就盲目崇拜的那些人,就如同影片中那些所谓的“新纳粹”,这种盲目崇拜,即迷信。用电影里,希特勒的台词来说就是:莫扎特需要钢琴,我的钢琴就是群众。你只看到了我的罪恶,却没有看到那些被我领导的,选举我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我(希特勒)的影子。
总之,就是强烈推荐该影片。导演很聪明,片子相当赞,与记者在楼顶对峙那一段,希特勒也真的帅到炸。
作者睡觉不安稳

《希特勒回来了》政治正确与法西斯的距离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希特勒回来了》政治正确与法西斯的距离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希,距离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