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百鸟朝凤》里的乡土中国

影视台词 > 影评 > :《百鸟朝凤》里的乡土中国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百鸟朝凤》里的乡土中国的正文:

【引言:百鸟朝凤,敬送亡人,天鸣在三爷墓前最后吹奏的一曲,是在送三爷这个亡人,又何尝不是在送自己?送唢呐?送乡土中国里,千千万万个被时代大潮所吞没的匠活?引用三爷的一句话,“黄河边上不能没有唢呐”,乡土中国里也不能没有传统匠活。】

昨天在电影院看完第四代着名导演吴天明的《百鸟朝凤》。第一次,影院里大部分的观众在片尾曲响起的时候,都仍静静坐在位子上,沉默不语。我邻座的男生对他同学说,这大概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影片。
深以为然。

百鸟朝凤,贵在真诚,贵在精气神,贵在还原了一个乡土中国。
1 “乡土中国”式的场景呈现

片子十分具有乡土电影的精气神,这也是吴天明导演最擅长,最手到擒来的类型。前段时间贾科长的《山河故人》,陈建斌的《一个勺子》我都到院线里面观看了,几乎都是“八百里秦川”大西北的背景,《百年朝凤》与前两者相比,个人观感,它的乡土呈现——乡土风貌、乡土人情、乡土风俗要自然真诚出好几个层次。
芦苇荡、清溪水、金黄麦田、飞翔鸥鸟、圆脸晒得黝黑的调皮男孩、扎着两个小辫荡秋千的清脆女孩,戴草帽穿背心在田里弯腰劳作的男人、穿着麻布围裙纺布烧饭的女人……在电影里,这些乡土元素没有过多的意象承载,不是拼贴而成的百衲衣,而是融合起来,妥帖、蕴藉而十分真挚自然地,共同构建了整个故事发生的生活场景。
比如师徒三人在树丛里认鸟学鸟叫——这段活泼泼的生气,多少号称“乡土”的电影只有乡村的外壳而抓不住这精气神,还有天鸣、蓝玉、秀芝三人在夜晚捉萤火虫,当小小的萤火虫点亮三张小小的稚嫩面庞,好像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也悄然被点亮。
你会在观看时有这样的感觉,这就是无双镇,这就是金木水火土庄,这就是我们祖祖辈辈曾生活过的村庄。

而且更为叹服的是,在这样乡土化的场景再现里,导演没有把它做成完全接了地气而带上土气的“乡村爱情”风格,他始终没有忘记电影该有的艺术性,镜头语言极为讲究——让我们惊喜地发现,原来乡土中国、乡土人情也可以做这样艺术感的呈现,由此打开了另一个窗口。
焦三爷出场的一段就十分精彩。前面天鸣父子俩在烈日下奔走,父亲游本盛头磕出血来也仍要对这位唢呐匠毕恭毕敬,一把太师椅,一杆烟斗,观众的胃口和天鸣一样,已经被吊足——这位焦师傅,到底是谁?他到底有什么了不得的本事?
做足了铺垫之后,镜头自然一切,木门两开,画面三分,漆黑门洞慢慢亮起来,焦三爷就这样气定神闲地出现在画面中央,唢呐匠的骄傲气韵一下就不言自明了,甚至有点《教父》里马龙白兰度的感觉。

另外,影片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表现人物情绪的方式,也是非常“乡土”的。小细节,天鸣第一次吸上了水,他呆愣住了,等把水吐在手上才慢慢缓过劲来,这时候镜头给了河里跳起的鱼,天空飞翔的鸟——天鸣满心满眼的喜悦,我们似乎都能通过鱼和飞鸟感受到,这是非常淳朴的、乡土式的表现方式。
然而师父给了他一根更长的竹竿,他还是练吸水,突然间下了暴雨,师娘和师父带了雨具出来寻他,两人把天鸣搂在怀里,三爷把自己的竹笠帽子摘下来戴在了他头上——这个小镜头,没有多余的语言,说重要并不重要,但其实从侧面说明了,此时的三爷夫妇,对待天鸣的感情已经发生了转变,真正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来爱护。
乡土的美是自然、真切、令人舒服的,是可以为大众所理解,而不是曲高和寡的。所以影片也十分注重画面的美感,声音的辅助、光影的变化、色调的通透,都整体营造出一种不同于常规意识中乡土电影的“小清新感”,所以青年们在观看的时候,也不会有很大不适,反而能通过乡土气氛的带动,很好地进入故事情节。
所以,吴天明导演其实真正懂得,“美”之所以为美,是怎么一回事,这也许也和他出身乡土、扎根乡土有关。只有对乡土怀着亲切的爱意,才能在镜头下呈现出这样浑然一体、生动饱满的村庄来。

2. “乡土中国”式的规矩

拜师,规矩鲜明,敬师如父,对师父的一句誓言,拼死也不能违背。红白喜事必须请唢呐班子是规矩,学唢呐要一步步怎么走也是规矩,唢呐离口不离手,着火了不抢唢呐直接一巴掌呼过来是规矩,谁是班主用谁的名号来称呼也是规矩。一般红白用四台唢呐,讲些排场的用八台,而“百鸟朝凤”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吹,“百鸟朝凤”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金庄的村长富甲一方,儿子带领族人跪着请求三爷吹百鸟朝凤,三爷却自有评判标准,两次摇头回绝,这都是规矩,轻易逾越不得。

乡土中国,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套套繁琐的规矩。人们通过这些约定的礼俗仪典,来完成道德的约束和集体社群的建构。乡土社会里契约的建立,是源自熟人社会乡里乡亲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舆论压力,人人都在践行你为什么不做?而且人在做,天在看,邻居在看,甚至给你吹临终的唢呐匠都在看,那你说,死后一了百了我什么都感受不到,但中国人偏不是,落叶归根、认祖归宗,是人们最终自我认同和归属的确认。在很多村子里,德行不服人,死后牌位不能进宗祠,名字不能进家谱——这在乡土社会,已经是最大的耻辱,自己名声不说,连累后代要行更多善来弥补。

所以,才会产生敬畏。“唢呐匠可是要坐在太师椅上,接受一屋子孙儿孙女们送师礼的!”唢呐匠,通过“百鸟朝凤”这一仪式的确立条件,在乡土社会还扮演了道德评判官的角色。与此形成对照的现代乐队,在影片中是一种流俗的、同质化的,只有利益交易关系,而没有形成道德评判敬畏的意象,也由此喻示了乡土熟人社会约束体制的没落,以及城乡之间、传统与现代审美之间的激烈对抗——并以地上一支被踩碎的唢呐揭示最终结果。

如果说稍有不足的话,就是人们对于唢呐的态度转变稍显生硬,铺垫不够充分,虽然已经尽力在安排线索,例如天鸣的父母亲对于儿子学唢呐的态度转变,其实就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于乡村匠活的存留偏向——从一开始的骄傲慢慢变成无奈、不解和怨气。
时代大潮滚滚而来,不可阻挡,导演其实是严肃而悲观的,他拒绝了任何方式的和解——和西洋乐队、流行音乐是完全对抗、大打出手的,非遗的政府部门来,看似是一个出路了,但是三爷已经走到生命末路,天鸣到了城里想找师兄们录像,发现他们都在城市务工的过程中伤痕累累——被电锯锯掉手指、在石棉厂打工得了尘肺病,甚至在西安城根底下卖艺乞讨,这其实也从侧面展现出离开了乡土的艺人,在汇入城市的洪流中讨生活时,并非一帆风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甚至身而为人的尊严也从此失。

令我唏嘘不已的是,影片一开始三爷说,“黄河边上不能没有唢呐!”,到影片中后部,喝醉对天鸣说“唢呐从来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三爷这两句话一出来,所有的傲气、尊严、心酸、无奈都有了。
也许是因为自己也一直在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着乡土文化在现当代社会的流传演变,对传统艺人的生存现状也有一定体会。这是无双镇的个例吗?并不是,在八百里秦川,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有250个村落永久的消失,而我国的一千四百多名非遗传承人里,有超六成已年过花甲。我们并不知道,在看不见的乡土角落里,有多少传统工艺、传统艺术被挤压到角落里,噤声、蒙尘,然后逐渐凋亡,和它们一起消失的,还有整个乡土社会和工匠精神。
百鸟朝凤,敬送亡人,天鸣在三爷墓前最后吹奏的一曲,是在送三爷这个亡人,又何尝不是在送自己?送唢呐?送乡土中国里,千千万万个被时代大潮所吞没的匠活?
最后的最后,这一曲百鸟朝凤,也是送吴天明导演吧,他也是这个时代里坚守着的唢呐匠。
作者清秋/首先,对于“下跪事件”以增加百鸟朝凤的排片表示同情,毕竟时间尴尬,此阶段美队3、烧脑48小时等等都在此阶段上映,可怜委屈了百鸟朝凤,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商业片更受电影院的欢迎。
电影讲述了水庄焦三爷(演技爆棚的陶泽如饰)在水庄是个吹唢呐有头有脸的人物,受着人们的敬重,且当时村庄的人们都纷纷带着孩子拜师,有出于让孩子替自己完成未实现的梦想的,有出于向焦三爷学习唢呐赚钱的,当时的年代,唢呐活在红白喜事中。然后大师兄和二师弟就开始了唢呐学习之路,天天 湖边芦苇干吸湖水,兄弟俩感情甚好。最后师傅还是把只能独传的百鸟朝凤传授给了善良正直的大师兄,二师弟赌气离开。从此大师兄接班,但那时,唢呐逐渐从受欢迎走向一个尴尬的境地,“出师费他们都没给”,以焦三爷的话说,“越来越没规矩了”。从婚礼上大师兄的朋友“别那么当真,吹两下就算了”,隔着荧幕,深感寒心。以后,唢呐班开始四分五裂,人们不再请唢呐班子,代之以变异的铜管乐队,各个师兄都纷纷改行,不再吹唢呐,师傅得知来到土庄想挽回这种局面,然并不能真正挽回。因为需要挽回的并不是大师兄们改行的心意,而是社会对于传统文化逐渐漠然的态度,想挽回,太难。。。于是师傅出马为打过鬼子的老村长吹百鸟朝凤,师傅吐血了,然后病死。期间,文化局的人来请大师兄录制音频,将此用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录完则再没有然后。。。后来大师兄了西安看望私奔的妹妹和师弟,师弟改行,混得不错,二师兄断了手指再也吹不了唢呐,三师兄肺出了问题。最后一幕,大师兄穿着办喜事的红衣服在师傅墓前吹百鸟朝凤(可能是象征着对于唢呐为象征的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一种美好的愿望与祝福),然后墓前出现了师傅的身影,笑着,然后转身默默向远方走(虽然有点瘆得慌,但个人觉得是对于传统文化今后的发展问题留给观众的一种思考,传统文化不会死,但他今后的发展又将何何从,是留给观众的思考)。
电影里一共有以下几种人。
焦三爷 对于唢呐的真正传承人,他是从骨子里深深爱着唢呐,有一段他喝醉了开心吹着唢呐给我印象极深,那是真正的幸福,他那如黄土高原沟壑般的皱纹里填满了幸福,土庄不能没有唢呐,唢呐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是黄河边上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它存在于人们的生老病死、红白喜事的喜怒哀乐中,存在于面朝黄土背朝天时的农耕生活,存在于这百鸟齐奏的大自然间。而耿直、善良的焦三爷估计是此片中唯一一个将唢呐化作血液融入骨子里的人。
大师兄 对于大师兄,他是个善良、孝顺、有责任感的人。对于师弟,呵护有加。对于唢呐,他有学习的拼劲,但是对于唢呐的喜爱,他并不及他的师父,大师兄更多的是一份担当,“我向师父发过誓的”,当无数人让他改行,他总是这么回答人家。同为唢呐的传承人,与师父不同,师父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而他,我觉得更多的是对于师父的一种承诺。
天鸣的父亲及师兄们 父亲一开始让天鸣学习唢呐以完成自己心愿,是基于当时唢呐还是在人民生活中还是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可是后来,唢呐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在西方文化(铜管乐队)的冲击下只能夹缝生存,父亲也妥协了,让天鸣改行。这与大部分学唢呐的师兄们是一样的,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转行。他们是努力为着唢呐的发展曾经努力过然而又在残酷现实面前妥协的一类人。
闹事者 纯碎是崇洋媚外且否定传统文化的一类人
对于唢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其未来的命运值得我们深思。电影中出现的文化局,在录制完之后是否又采取了其他一些措施来挽救,还是录完之后一走了之?值得我们遐想。当然,对于传统文化,其自身也需要有所创新发展,通过其他一些途径来发展传承,当然,这需要所有人来助力,在外来文化冲击下,保持理性,对于传统文化,又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作者jenny

《百鸟朝凤》里的乡土中国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百鸟朝凤》里的乡土中国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百,中国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