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乱世佳人》战争史诗中的浪漫传奇

影视台词 > 影评 > :《乱世佳人》战争史诗中的浪漫传奇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乱世佳人》战争史诗中的浪漫传奇的正文:

作为或许是好莱坞影史上值得骄傲的一部影片,《乱世佳人》改编自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Gone with the Wind"。在这部家喻户晓的传世经典中,女作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国南方战争与和平的史诗般的恢弘画卷。正是在这幅壮丽华美的画卷中,斯嘉丽与瑞德上演了一出出罗曼蒂克式的爱情纠葛。电影《乱世佳人》基本重现了原着的主要情节,于1939年被搬上银幕。简而言之,《乱世佳人》描绘的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一篇腥风血雨中绽放的动人心弦的传奇故事。
从某种程度上说,《乱世佳人》所讲述的是一个结局并不美满的爱情故事。故事起始于1861的美国佐治亚州。与多数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样,塔拉的千金小姐斯嘉丽钟情于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艾希礼。与此同时,瑞德.巴特勒,一个骄傲狂野、玩世不恭、为绅士们所不齿的投机家,一见钟情,深深爱上了斯嘉丽。历经战争的劫难与生存的艰辛,斯嘉丽逐渐走向成熟。几经周折,斯嘉丽同意了瑞德的求婚。但二人婚后的生活却并不和睦,斯嘉丽对艾希礼的念念不忘耗尽了瑞德的耐心,女儿邦尼的死更是切断了夫妻之间最后的纽带。当斯嘉丽最终意识到自己内心深爱的其实是瑞德时,已经感到疲倦,心灰意冷的瑞德决然地选择了离。
同为南方贵族社会的叛逆者,瑞德与斯嘉丽的爱情纠葛似乎从一开始就在情理之中。正如瑞德所说的一样,“我爱你,因为我们太相像了。我们都太坏了,自私又狡猾,但都能够正视现实,敢说真话。”用传统的道德观审视斯嘉丽,她显然不是一个淑女,甚至称不上是一个“好人”。她的任性一如她的率真,令人又爱又恨。费雯.丽塑造的斯嘉丽较为精准地还原了原着中的人物形象,而对于本片包揽十项奥斯卡大奖的辉煌成绩,费雯.丽出色的表现可谓功不可没。
作为一部开创好莱坞“恢弘巨制”时代的影片,《乱世佳人》的卓越之处在于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构建主人公罗曼蒂克式的爱情。影片用了许多宏大的场面作为爱情的背景,许多场景片段已经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在亚特兰大燃烧的市镇中,和着夜幕下阵阵爆炸的巨响,瑞德穿着白色礼服翩然而至,悠然地赶起马车,护着斯嘉丽穿越层层火海。斯嘉丽的慌乱恼怒与瑞德幽默的反讽讥嘲令人印象深刻,火光中吻别更是充满了罗曼蒂克的情调。猩红色的烟雾为镜头下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原着中经典的离别场景在影片中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再现。
同样值得称道的是,虽然在编排上以原着为基础,但《乱世佳人》整体的艺术效果相比原着并不逊色。得益于演员出色的表现和剧组精心的场景安排,本片的浪漫气息比原着更加浓重。片中一些卓越的场景更是取得了超越原着的艺术成就。在田间猩红色的雾霭中,被饥饿与忧虑折磨得精疲力尽的斯嘉丽绝望地拔起一个萝卜,站在塔拉的红土地上,握紧拳头向上帝宣誓:“上帝给我作证!上帝给我作证!他们休想打垮我!我一定要渡过难关,等一切都过,我绝不再挨饿,也不让家里人挨饿!哪怕为此撒谎、偷窃、欺骗或者杀人!上帝给我作证!我决不再忍饥挨饿!”此时此刻,在塔拉庄园的红土地上,作为一个少女的斯嘉丽带着南方残存的最后一丝虚伪、优雅与浮华,随风飘散,一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斯嘉丽,一个直面现实,不畏困难的斯嘉丽。在暗色的黄昏中,紧握双拳的斯嘉丽已经成为一个黑色剪影,柔弱但却坚定地矗立在塔拉的土地上。这残酷而不乏浪漫的一幕是影片最经典的高潮,可以说,这一场景的艺术效果已经上完成了对原着的超越。
片中的对白在较大程度上遵循了原着,不过影片也对一些片段进行了独出心裁的改编。最成功的革新莫过于片尾瑞德对斯嘉丽哀求的嘲弄:“坦率地说,亲爱的,我一点也不在乎。”在这里,影片对原着的语言进行了大幅的删改,空前强化的决绝与嘲弄意味使它问鼎好莱坞电影百年经典台词之首,但原着中瑞德的话更偏重委婉与伤感,与电影相比,具有另一种罗曼蒂克式的意蕴。
“斯嘉,我从来就不是这样的人,能够耐心地拾起碎片,把它们用胶水粘在一起,然后我告诉我自己,修复过后的跟新的一样好。打破的就是打破的——我宁愿回忆它还完好无损时的样子,而不愿意修好它,然后在我的有生之年看着那个破碎的地方。也许,如果我年轻一些的话——”
他叹了口气,“可是,我太老了,不相信像清白的历史这类多愁善感的事,而后一切重新开始。我太老了,不能承担不断说谎的负担,而这个负担是因生活在彬彬有礼的理想幻灭的时候伴随而来的。我不能既跟你生活在一起,又跟你撒谎,我自然也不能对自己说谎话。我现在连对你也不能说谎了。我希望我还能在乎你做的事,或者你到哪里,可我做不到了。”
如果说《乱世佳人》除了爱情电影还有其他的属性,那么它便是一部缅怀南方社会生活的史诗,是一部表达对旧南方的凭吊与追忆的罗曼蒂克式的史诗。"A civiliz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正如电影片头的字幕一样,《乱世佳人》用细腻而优美的镜头语言追忆了一个业已随风而逝的文明。这里有南方绅士的彬彬有礼,有南方特有的自然而和谐的田园牧歌。有先生小姐们盛装出席的豪华舞会,也有斯嘉丽的俏皮任性与瑞德的玩世不恭。影片精心的布景中,南方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黑人与白人各司其职,相处和睦。借助于这部史诗级的电影,我们得以一窥旧南方的诗意与浪漫。
而真正奠定《乱世佳人》史诗地位的则是影片对南北战争的描绘。通过镜头的白描,南方文明的崩溃,南方社会与时代的剧变被生动地展现出来。从一望无际的静谧田园到火光中骚动的人影,从军官宴会上得意的吹嘘到夫人们等待伤亡名单时急切的眼神,本片站在南方人的视角为我们描述了与大众印象迥异的南北战争,一部幻梦在现实中破裂的史诗,一部由欢乐到挣扎,再从挣扎走向振奋或是消沉的战争与和平的史诗。随着南方在军事上的失败,活着的人被迫接受生存的考验,从前一切传统的生活方式都随风而逝,一不返了。而这也正是英文书名"Gone with the wind"的意义所在。
正如无论是译成“飘”还是“乱世佳人”,翻译家们都无法确切表达出英文名“随风而逝”的意义一样,在许多读者与观众的心中,"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句斯嘉丽的生存宣言,似乎也很难用汉语传达其全部意蕴。历经生活的剧变,斯嘉丽终于明白了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苦苦哀求无果,无奈地望着瑞德深色的背影在浓雾之中逐渐隐,伤心欲绝的斯嘉丽仿佛又回到了塔拉那个战火中红土飞扬的黄昏,那个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渡过难关,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的黄昏。踏着脚下猩红色的土地,望着门外猩红色的雾霭,这个任性、倔强而又令人着迷的少妇又将如何追寻属于自己的浪漫呢?请允许我们尽情地享受这想象赋予的权利吧。"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作者于志晟战争下的三角恋情,表现这一主题的电影实在很多,而且欧洲名导似乎都有着三角恋情结,在不同时代里都用经典之作给大家树立了关于三角恋的里程碑。特吕弗的《朱尔与吉姆》以及贝托鲁奇的《戏梦巴黎》相信是让很多人最为震撼的两部,相比之下,《乱世三人行》虽然拥有强大的阵容和含金量十足的剧本,不过也真的只能算是泛泛之辈。
战争片和爱情电影或者说是剧情片最大的区别就是哪一部分的主题更突出。《乱世三人行》在这里的确做到了主旨鲜明,没有招摇地举着战争的旗子来喧宾夺主,影片从头至尾都在以Gilda为中心来讲述感情故事,虽然战争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影子萦绕在她与爱人的生活中,事实上也是造成悲剧的直接因素,可是影片对战争更多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式,从而保证了一部剧情片在感情线索上的连贯清晰。但是在连贯清晰的基础上,影片还少了几分“力道”,也就是说三个主人公之间的情感戏还没有达到震撼灵魂的程度。
并不是说只有《朱尔与吉姆》里跳河的段落或者《戏梦巴黎》里面大尺度的镜头才算得上震撼灵魂,这两部电影之所以经典,绝对不仅仅是因为某个桥段,而且导演在设计人物时为主人公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和性格特色。我们所比较的这三部电影,最核心的角色都是女性,而《朱尔与吉姆》里的凯瑟琳和《戏梦巴黎》里的伊莎贝拉,她们那倔强的嘴角,不羁的笑容,放浪形骸的神情,至少在观影的那几个小时里是紧紧的握着观众的心脏,三角恋情也被赋予了理性之外的传奇色彩,在三个人当中形成的气场,让人既向往又惧怕。可是在《乱世三人行》中,情感纠葛显得太过柔弱了。尽管影片一开头就设下了通灵师的诡谲气氛,但是这种气氛却彻底被浪费,之后的叙事完全在一个超级理性的故事里行进,根本没有传奇的、理想化的因素,女主人公的“魔咒”就在中规中矩的叙事里被浪费了。不过,在这里绝对不是批评塞隆的演技,事实上塞隆绝对是影片里表现最好的一个人,她已经在最大限度内完成自己的任务了,只能说导演没能很好的驾驭这种复杂的感情关系。以至于看到最后,会觉得干脆把影片作为Gilda个人的传记就好,或者拍成《兵临城下》那种简单版的三角恋情+战争片就好,像这种两女一男之间扭曲、绝望,却又美丽、惊艳的恋情,非大师级别真的是难以掌控的。

《乱世佳人》战争史诗中的浪漫传奇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乱世佳人》战争史诗中的浪漫传奇来自微语录网,更多《乱,传奇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