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巴黎食人车》达达主义的血腥狂欢

影视台词 > 影评 > :《巴黎食人车》达达主义的血腥狂欢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巴黎食人车》达达主义的血腥狂欢的正文:

人类之所以伟大,正在于它是一座桥梁而非终点,人之所以可爱,在于它是一个跨越的过程而非完成
————尼采
彼得威尔的影片想来不乏思想性。无论是被无数影评人津津乐道的《死亡诗社》《楚门的世界》,还是同样精彩的《悬崖上的野餐》与《回来的路》皆富有哲理性,发人深思。当然,还有他的处女作:《巴黎食人车》。一部备受冷落的B级佳作。
这部拍摄于1971年的影片的成本非常小,剪辑如今看来也非常的粗陋,因而不受重视。它的评分仅有区区6.0,imdb更惨,仅有5.8。似乎不能与日后的“经典”相比。可是,它是库布里克喜欢的电影之一。同理,在这部不被人看好的影片中,我们看到了现代文明的解体与“正午”的来临,在此之前,那是一场血腥而痛快的达达主义狂欢。
“达达主义”是美学上的概念,它是现代主义在美学上的一种具体表现(而现代主义是在艺术上响应“存在主义”),它通过建立一种与传统美学向悖的新价值观(夸张、变态、扭曲、阴暗)来表达对于战争的不满与对社会进步的绝望反思。它们崇尚无ZF主义,主张“破坏一切”。达达(dada)这个词汇是来自于巴黎的团体(即日后的“达达主义”艺术家聚集地)偶然间在词典中发现的词汇,本意为“儿童玩具木马”以这样的词汇作为组织的名称彰显世界的随意性与无意义,无价值的存在主义观点。尽管“达达主义”随着1923年的最后一次集会而解体,可是这种精神却并未完全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随之而来的冷战甚至使之升温。并应用于电影这一新的艺术形式上。《搏击俱乐部》中主人公潜意识的那个不存在的Taylor Durden与他们设立的Fightclub组织,便是一个麻木而迷茫的社会局外人的达达主义表现。
言归正传,不同于《楚门的世界》轻松欢快的节奏,导演通过令人极度不安的方式使观众不自觉的形成自我反思。粗陋的剪辑,反而增强了恐怖感与视觉的冲击力。他描绘了一个失人性的野蛮小镇,它叫“巴黎”。却与那个浪漫的时尚之都相差甚远。在这里,没有什么秩序,人们制造车祸并拆掉车辆谋财害命,虽然有着象征着法律与秩序的警察、教堂,却形同虚设,成为了这群癫狂村民的“帮凶”。
片中最为难忘的莫过于那辆充满了cult感的刺猬车,导演抓住了这样的一个象征性的隐喻,将“汽车”定义为工业社会的客体。它们同样也是村民们借以发泄的工具,小镇中,随处可见被拆解的汽车骨架,如鬼魅一般狰狞可怖。影片中经常借助这种方式表达对于工业社会的宣泄与毁灭,当村民推着一辆“战利品”时,那个配上电子音乐的捷豹车标特写,令人未免有些怕人。结尾,当一群人驾着奇形怪状的汽车冲入小镇,刺猬车上沾满了鲜血时,在一位村民杀掉车里的一个人并举起写有“Pig”字样的车门炫耀‘我赢了”时,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原始时代与“黑暗时代”的中世纪。他们究竟是文明,还是野蛮?所谓的“文明”光鲜背后,实则潜藏着深不可测的兽性。
影片的基调毫无疑问是阴森可怖的,可是影片一开始却一反常态的渲染温馨的场景,第一个镜头便是一幢双层别墅的全景,并刻意使用柔光与欢快的贝斯音乐,令人很难与“兽性”“野蛮”等词汇联想起来,一系列近景:尼桑的Datsun敞篷车,万宝路的香烟,还有可口可乐。一系列现代社会中产阶级的缩影,却谁知峰回路转,跌入山下。故事才真正的开始,它是影片的序幕,也代表着现代社会的解构,尼采所言人类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骆驼、狮子、婴儿。即谦卑、反叛、自我创造(出自Royma的影评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524038/《持续的狮子阶段?从<2001太空漫游说起》)不仅仅是现代社会的解构,同是“狮子时代”的崩溃。
末日,一切毁灭之日,大抵在诸君印象中皆为恐怖与绝望的图景,但是,若是这样的末日,一切的旧有秩序全部解体,持续良久的“狮子时代”彻底结束,“人”被超越,化作一个能够自我创造一切价值的婴儿。并为之而藐视现在的“自我”。迎接“超人”降临的“伟大正午”使得永恒回归不再无意义。
对于这样的“末日”我们不由得发出像《三体》中的ETO一样的声音:
敬末日
Steven Raymond Lynch
乙未年己丑月 壬子日夜于京师
作者Steven.Lynch

《巴黎食人车》达达主义的血腥狂欢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巴黎食人车》达达主义的血腥狂欢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巴,狂欢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