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真田丸》影评:专治大河剧观赏困难症

影视台词 > 影评 > :《真田丸》影评:专治大河剧观赏困难症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真田丸》影评:专治大河剧观赏困难症的正文:

要感谢三谷幸喜,感谢堺雅人,在大河剧荣光不再、江河日下的今天,他们还在绞尽脑汁地为这一悠久的电视传统续命。
大河剧的衰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已开始。本世纪初推出的几部剧集,更是不断刷新着大河剧收视下限。除2008年《笃姬》回光返照一般地斩获24.5%收视以外,其余剧集收视均未破20,2012年《平清盛》11.9%的平均收视更是创下大河剧历史收视新低。而近三年的三部大河剧,《八重樱》、《军师官兵卫》、《花燃》,虽有众多一线明星坐镇及宣传声势铺垫,也未能在收视上挽回局面,甚至将大河剧的口碑也逐渐推向深渊。
值此之际,《真田丸》的出现无疑为NHK打了一剂强心针,看来不是大河剧的题材已不能为大众接受,而是其拍摄理念亟需与时俱进。《真田丸》自1月10日开播至今,收视率已突破20%,这是三年来大河剧最佳开局。而在《真田丸》的故事背景所在地长野县,其收视率更是突破了30%。
口碑方面,截至第三集,日本Yahoo评分为4.71分(满分5分),国内评分为9.0分。两项评分均创近三年大河剧评分新高。
三谷幸喜,好久不见
这是三谷幸喜第二次为大河剧创作剧本,上一次还是2004年的《真选组》。彼时三谷便已将其轻巧灵动的个人风格融入到了对厚重史诗的表达上。2013年由他自编自导的《清州会议》,为其回归历史题材打响了前哨。《真田丸》继承了《清州会议》中戏话战国人物的风格,在史实基础上,对人物形象加以丰富而犀利的分解和阐释。
譬如由草刈正雄饰演的真田昌幸一角,在历史上素有“表里比兴”的戏说,而三谷在此基础上大加发挥,甚至会让人感到有些用力过猛。在《真田丸》中,真田昌幸俨然成为一神棍,算计诡策花样迭出,骗术高超坑人成瘾,毫无大将风度。当然,昌幸之外,其他配角也没少被拿来“解构”,如德川家康,未来将成为幕府将军的人物,在《真田丸》中却是猥琐怯懦、缩手缩脚,倒真有一股“老乌龟”的气场。再如德川家重臣本多忠胜,赫赫有名的德川四天王之一,外界早已习惯于将其视作一个威猛强悍的大将,但在电视剧中却是以一副秃头乱发邋遢至极的形象登场,让人一时不能接受。
但从史实的角度来看,三谷幸喜似乎又并没有以一己之私胡乱评点历史人物:真田昌幸一生数次易主,德川家康靠熬死信长、秀吉上位,本多忠胜笃信佛教,且被誉为“日本之张飞”。三谷仅仅是在人物生平的基础上,对人物个性加以戏剧化渲染。这方法说来轻巧,但在大河剧的漫长谱系里,似乎还没有哪个作品能如三谷笔下那般驾轻就熟。
大河剧素以说理教化为其本分,却忽视了观众收视习惯的变化和受众群体的迁移。其贯彻本分在2008年的《笃姬》中达至顶峰。但《笃姬》之后,观众便再也无法接受这种强行说理、拖慢节奏的模式,从《平清盛》到《花燃》的失利,无疑不是受此拖累。《真田丸》为大河剧开辟出一条新路,至于未来大河剧会否在这条路上走下,则是另一回事了。
堺雅人的真田幸村
雅人叔在表情包的路上越走越远。他似乎铁了心要做一个喜剧演员了。这一次,他将和日本着名喜剧演员大泉洋同台飙戏。
《真田丸》选择堺雅人来演“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是再合适不过的,他与三谷幸喜的风格完全匹配。堺雅人的表演,属于外表文弱,内心张狂的类型,当他以各种浮夸表情来诠释人物之时,观众并不会感到十分不适,反而会有一分亲切感。而三谷幸喜的风格便是贴近观众,细节取胜。
当然,如果让真田幸村看到后世是以如此方式再现自己,他可能会气得跑手撕堺雅人吧。
真田幸村是日本历史和传说中的着名人物。他在关原之战中与其父真田昌幸同属石田三成领导的西军,而其兄长真田信幸则归属于德川家康的东军。在关原之战中,真田幸村的勇猛已为人所知,但他真正的扬名天下,却是在大阪之阵的“真田丸”守备战中。这也是真田幸村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战。
尽管目前来看,《真田丸》的故事还远远没有展开,但从堺雅人的表演中,我们已经能够隐约感受到这部剧集的走向。前期的平静与欢乐,必是为后期的悲情埋下伏笔,而剧中稚气未脱的真田幸村,也终将逐渐走向成熟。
世人揣度真田昌幸心意,猜测他当初让两个儿子分属东西军,目的就是要保留真田家血脉,无论哪一方胜出,真田家都不会消亡。他深知真田家只能在历史的缝隙中求得生存。在剧中,真田幸村的理想就是要辅佐兄长信幸,壮大真田家。然而他的理想却从来未能实现。
所以,现在就来评价雅人叔的表演其实为时过早,我仿佛已经看到在剧集后期,雅人叔厚积薄发的演技了。
怕是又要收一波表情包。
中国的大河剧?
笔者最近同时在追一部国产历史剧《少帅》,时而会不由自主地拿它和《真田丸》做对比。两部剧比较下来,明显可以看出《少帅》的制作精良和故事深度胜过《真田丸》,而国内演员的表演较之日本演员更为含蓄内敛,也更符合国内观众的审美习惯。
在网上看到评论说张黎导演的《走向共和》、《人间正道是沧桑》和《少帅》连起来看,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近代史。这不禁让人想到大河剧的制作思路。大河剧是由日本NHK电视台每年推出一部的大型历史剧集,其长度往往横跨一年,在长度上堪称史诗巨作。大河剧也是由日本官方主导的国民历史教育,甚至于超出历史范畴,寄托了教化国民的重担。同时,大河剧也会有意识的与剧集故事发生地进行联动宣传,推销其旅游资源,提升当地知名度。
在日本,大河剧已经成为电视市场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尽管大河剧的制作质量逐年下滑,但其收视率总能维持在10%以上。这是长期的收视传统的积累。
在中国,小荧幕上的历史书写不多,间或有那么一两部,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且与史实有较大出入。中国的历史剧缺少大河剧的严谨考证,那么更不要说在其中寄托别的想法了。
张黎导演算是国内少有的注重细节及史实考证的导演。更加难得的是,张导的作品往往寄托着导演和编剧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看法与解读,他们不拘囿于一定的史实边界,束缚自己的手脚。在张导的作品中,我们同样能够看到鲜明的人物刻画,以及与历史融为一体的叙事。
众所周知,日本历史中被谈及最多,同时也是大河剧涉猎最多的时期,便是战国和幕末。反观中国历史,可以拿来改编发挥的时期要多得多,光是王朝易代,就够拍百十部。据2014年广电总局公布的电视剧产量数据,历史题材剧目所占比例为41.49%,共计178部,现实题材剧目占56.64%,共计243部。而历史题材剧目中以古装虚构剧居多,正剧少之又少。
在笔者看来,历史正剧的数目多寡还并非问题关节,更要紧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播放资源里尽量将故事讲得充分,尊重史实而又富于深度。张黎导演的作品之所以是国内历史剧翘楚,就是因为他的作品实现了以上标准。
向大河剧借鉴,或许是提高国内正剧质量的一种快捷方法。尤其是《真田丸》这类即能获得高收视又不失正剧水准的剧集,值得国内历史剧创作者推敲。
当然,国内历史正剧创作总体的积贫积弱,或许也与复杂的政治环境有关。在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历史正剧只能是负重起舞,充分表达似乎只是一句空话。
好在,已有张黎导演这样的好手在前方开路。
作者白马

《真田丸》影评:专治大河剧观赏困难症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真田丸》影评:专治大河剧观赏困难症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真,难症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