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火星救援》值得看吗?好看吗

影视台词 > 影评 > :《火星救援》值得看吗?好看吗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火星救援》值得看吗?好看吗的正文:

《火星救援》并不是一部复杂的电影,它讲了一个太空版荒岛求生的故事,它有着复杂缜密的技术外衣,但就像最后主人公依靠一个简陋至极的返回舱逃生一样,它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点除掉了所有复杂的包装,强调的是那个古老又实用的法则,即给我们带来拯救的永远是那些人类身上最朴素和原始的品质。
近些年的好莱坞以平均每年出品一部优质太空题材电影的频率进行着这种迷人类型的不断破格,两年前的《地心引力》有着令人匪夷所思的简洁,开场即落难段落,结尾放大一个简单的“站立”动作,没有慷慨出征的描写、没有绝处逢生后的普世欢庆场面,没有开拓人类文明边界的洋洋自得,也没有思索宇宙终极奥秘的野心,它只是让我们看到一个人是如何战胜恐惧与孤独,如何在那样的境地里思考作为社会人、家庭一份子的职责和困惑,主人公在对责任的向往中被激发出了惊人的斗志和勇气,一段伟大的、超出人类认知范围的求生之路变成了纯粹的自我拯救、归家之路,我们被电影如此复杂的形式中那股强有力的简单感情打动;《火星救援》也具备着这样的优点,它延续了《地心引力》那种繁复细节后的单纯(尽管这种单纯在很多时候已经变成了某种毫不节制的乐观主义),它让我们的伟大英雄变身为一个火星农民,用自娱自乐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许多现代科技帮衬下的原始举动排遣孤独恐惧、解决问题,令人惊叹的是这段难忘的火星孤岛求生历程被赋予了如此强烈的原型意味,一如火作为文明之光、生命之源,又如极端朴素原始的土地耕作、粮食生产,火星生活在视觉上是如此现代化又是如此原始,这种本质上的矛盾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和张力,当顽强、智慧、合作精神使得我们的英雄成功归家,文明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这种观念势必要被移除,文明和科技都是是人类优秀品质的结果。
影片另一面张扬的旗帜是关于尊重、合作、“全人类”概念的建立。这一部分同样具有强烈的原型意味,只是这些元素是作为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成规惯例根植于影片潜意识层面的,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拯救大兵瑞恩》、《阿波罗13号》核心主题的翻版和复拓,这是一种泛滥的民主概念表达,是关于“每个人都值得尊敬”、“不惜一切代价争取一丝希望”这类话语的重述,《拯救大兵瑞恩》迷人的地方不在于瑞恩最终得救了,而是在于一个事实的被建立:为了营救一个普通的士兵,我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同样,在《火星救援》中,一种道德、民主思维和实用法则间的矛盾被一次次放大,是放任不顾死活还是付出巨大代价实施救援?值不值得押上六名宇航员的性命实施这次凶险的营救计划?《火星救援》迷人的一大秘密就在于这种矛盾的建立,有趣的是它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矛盾,因为这就是“民主社会”这个魅惑能指的终极真相,它制造某种“愧疚”,这种奇怪又病态的动力学关系是这种意识形态的根基。
我们在《阿波罗13号》里看到的是高效、投入的官方机构,它会在所有小概率冒险中侥幸过关,会在所有极端困境前灵光咋现、绝处逢生,这种廉价的乐观主义和洋洋自得在《火星救援》中被稀释了一些,一种新的、更具有时代性的解决方式出现了,那便是国际合作。这种模式的被放大真正使得影片成为了“超美国文本”,它把普世、全人类的书写摆到了桌面之上,《火星救援》中出现了看似迎合东方视野的情节,和《地心引力》中的“天宫一号”如出一辙,中国的飞行器再一次拯救了美国人,不过值得玩味的是某些对比的不断强调:信息公开的美国宇航局、一直保密的中国宇航局研究计划,幽默开明的美国宇航局成员、板着脸一言不发的中国宇航局技术人员,在“全人类”的表达之下,这种图解化的对比暴露出了顽固的霸权意识。东方人、有色人的优秀品质是在被强调,NASA中的黑人在决策和技术层面贡献巨大,那个高效的飞船工程师也被赋予了一个东方人的面孔,中国宇航局在关键时刻还是慷慨相助,尽管他们行事不怎么透明、也毫无幽默感可言…这些标签式的备注都被纳入了一个由美国人、美国意识主导的行动之中,“全人类”只是个廉价的把戏而已,“美国视野下的全人类”才是终极秘密。
但这一切似乎都不会妨碍我们为这样一部电影而兴奋、感动,它的复杂和简洁有力地被整合在了一起,谁都无法抗拒一个绝境求生、逆境中的人们互相帮助的故事,我们在两个半小时内被奇诡壮丽的火星景象所震撼,被电影中所有人的智慧、坚强所折服。
好莱坞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黄金年代,这个工业在做的可能是电影史至今最令人叹为观止的一项壮举,那就是把意识形态任务、娱乐效果、工业化生产整合到一个极其成熟的状态,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我们除了惊叹还能做些什么?电影的文化多样性是它成为全人类艺术的必要前提,对《火星救援》的批判接受是保持文化自觉的起码条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部令人惊叹的作品,也是一个恐怖的信号。
作者Andyhole
晚上坐在巨大的IMAX影厅里,隔壁两个看着像刚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男孩,其中一位在开演前如数家珍般的向另一位细数近期电影票房排名、销售数字、投资金额,捎带着还科普了资本运作知识,但是后来好像自己也没有解释楚,"哎呀,反正上市了就我们公司就牛逼了"当21世纪福克斯的LOGO出现的时候,他草草的结束了课程。
"小时候的理想好像也是成为一名科学家的。"影片结束后,资本运作男孩坐在座位上若有所思的说。
有多少孩子在被问到理想时,"成为一名科学家"这个答案的出现频率简直太高,我至今仍能记得回答完这个问题,老师让我坐下时紧握的拳头和"祖国的未来就靠我了"的巨大使命感,多少年过,不知现在的你是否仍然怀揣永无止尽的好奇和期待探索一切未知的少年心气。
中国没有好的科幻片,中国甚至没有科幻片
反观美国,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和影视创作者,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停的在激励少年儿童们投身科学,挑战未知,而一代又一代受到鼓舞的孩子们跻身科技前沿,用自己的热血和努力只为人类能不停向前。

1960年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在拥挤的直播室摘下眼镜,擦拭掉前额的汗水,在节目中宣称,阿姆斯特朗这次代表人类的"一大步"意味着"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其他任何事情将只能成为微不足道的小事"。无数美国小朋友在电视前目不转睛的看着阿姆斯特朗迈出舱门,许多现在活跃在科技前线的科学家们都曾说,当年那震撼幼小心灵的一幕激励了他们走上探索科学和宇宙的旅程。
在1999年根据美国太空总署科学家席候麦自传故事改编的励志电影《十月的星空》中,讲述了一个挖煤的小男孩怀揣航天梦想,最终成为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火箭设计师的动人故事。
电影《十月的星空》
2015年2月27日饰演《星际迷航》中初代史波克的演员伦纳德.尼莫伊(Leonard Nimoy)世。美国宇航局(NASA)的行政官查尔斯.博尔登(Charles Bolden)说"他激励了几代的工程师、宇航员和其他太空探索者",并补充道:"是他强调了科学与技术在这个故事中的重要性。"而此刻正在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中执行任务的宇航员特里.维尔茨(Terry Virts)也在太空中通过推特发了一张史波克手势的图片以纪念他。
Leonard Nimoy
相信在今天,仍有无数的小朋友的作文题目仍然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他们也会趴在小课桌上百思不得其解,宇宙有多大?宇宙的外边是什么?一定会有外星人吧?但他们每天耳濡目染到得可能永远是TFBOYS,古装剧,跑男、爸爸哪儿的时候,科学家这个Title同CEO比起来,光环小了太多。
应该带你的孩子看这部电影,谁能知道他们看着眼前群星闪烁的巨大银幕,内心会激起怎样的雄心壮志,当我们回顾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时,只有拼命进取和疯狂探索才能让我们一直走到今天。
谢绝转载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nightmysweety

《火星救援》值得看吗?好看吗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火星救援》值得看吗?好看吗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火,看吗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