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刺客聂隐娘》影评:盛世国韵,列锦意象

影视台词 > 影评 > :《刺客聂隐娘》影评:盛世国韵,列锦意象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刺客聂隐娘》影评:盛世国韵,列锦意象的正文:

  因为看完《聂隐娘》之后,觉得并没有坊间流传的那么难看无聊的要屎,至少本尊是意犹未尽的,所以先开启废话模式,话唠有好多话要讲,不能不一吐为快。
  
  前段时间,我的男神之一,马家辉欧吉桑空降重庆开展了签书会,之前例行其事,与读者交流,大家都知道,我马家辉欧吉桑在电影方面也是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于是现场就有人问我欧吉桑啦。
  读者:欧吉桑,哦不,马老师呀,你如何看待台湾文艺电影不景气这件事呢?您觉得这可悲吗?
  一个问题炸开了锅,因为正好我欧吉桑男神呢,也是个话唠。
  马老师:这个问题得从两方面看哈,第一,如果拿文艺电影和商业电影的票房进行比较,那么文艺电影不景气这件事呢,并不是台湾这一个地域性的问题嘛,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文艺电影和商业电影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它的受众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商业电影那样有大范围的观众。第二,就是说,不景气是指文艺电影这件事还有没有人在坚持的话,那今天的台湾还是很骄傲的可以说仍有那么一部分人在坚守自己的艺术理想,杨德昌,侯孝贤等一大批人他们并没有被商业同化,而是在兢兢业业的做他们的文艺电影。我并不觉得这个问题有什么可悲的,如果有一天这个世界只剩下商业电影,或者说只剩下文艺电影,这才是可悲的,一个包容性的社会,就应该所有类型的电影共同存在,观众各取所需。
  一个包容性的社会,一个开放性的社会,一个先进的社会,你可能觉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的样子了,但是我们还有令人更骄傲的过。
  最近一期的《奇葩说》里,马东东一改往日犬儒捞金的形象,说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终于跻身我的新晋男神行列。
  他说呀:在中国历史上,我们曾经是对同性恋最宽容的文明。不然就不会有所谓的龙阳之好。但为什么我们大约在十五年前在讨论同性恋话题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巨大的丑闻。‘怎么会这样呢?这是病吧。这是犯罪吧。’这是悲剧。因为我们中间经历了几十年禁锢的时代,我们已经忘了我们自己是谁了。”
   我们已经忘记我们自己是谁了?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从何而来,忘记了我们的审美,忘记了我们祖先留下的价值观,忘记了我们的过有怎样的辉煌。
  
  就酱紫。废话结束。下面是正文。
  
  等
  君归来
  待历经沧海 待阅尽悲欢 心方倦知返
  君已尘满面 污泥满身 好个白发迷途人
  今日归来不晚 与故人重来 天真作少年
  
  曾有人问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
  德川家康说:等待它啼。
  等待,它是一个坚强巨人的跳板,是一个寻梦人的力量。
  侯孝贤,他等云,等风,等雨,等时间和历练,七年一剑始出鞘,荣耀归来动京城。
  七年里,一个过了耳顺年纪的白发老人,像一个孩子一样迷失在了大唐王朝,如遇仙境,贪婪流连在那个逝的王朝里,归来情切,如武陵人偶遇桃花源,一定要将自己所遇所闻所得分享给天下,于是《刺客聂隐娘》横空出世。
  作为一部文艺片,在此观众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是每个人的选择,侯孝贤自己也已说过,对票房并没有那么多的在意。而我相信这正是一个能拍出大唐王朝气韵的艺术家,会说出来的话,《聂隐娘》里,侯导只是一个想表达想诉说的老人,用一个赤子的孩童之心,讲述他的故事,借聂隐娘的视角,带你重回大唐,他真正在意的是,看过《聂隐娘》的人,能否通过影片重新认识我们的盛世国韵,列锦意象,那散落一地的华夏文明。
  
  可是,正如马东东所说,我们被一个时代禁锢了几十年,当一幅幅全然陌生的唐王朝文明纷至沓来时,让重新认识他们,变成了一件仿佛要从零接纳另一种文明难事,所以后人笑称这是第一次看中文电影还要看字幕。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凤的真切样子,这禁锢的几十年里,一直把山鸡当成凤凰小心伺候着,有一天凤凰它翩若惊鸿的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却像叶公一样吓晕了过,凤悲伤,绝尘而。
  
  有眼不识荆山玉,凤凰在心疼,《聂隐娘》在心疼,导演在心疼。
  
  于是鸾见影悲鸣,终宵奋舞而绝。
  
  悲鸣的是一个王朝的叹息,灭绝的是一个民族的文明。
  
  现在我们拾起那一声声令人心碎的扼腕叹息,将那高栖于梧桐的青鸾凤凰遥相接迎,跟随导演,畅游我们祖先曾生活过的山峦秀丽,盛世图景里。
  
  
  盛世国韵,列锦意象
  
  列锦是一个诗歌术语,用于形容中国特有的诗歌文化,即将全部名词和名词性短语经过组合,巧妙的拼接在一起,烘托出气氛,创造意境。
  有人将诗歌的列锦意象比喻成诗歌的蒙太奇,将毫无关联的事物进行拼接,创造出特有的情景意象。比如用“一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堆叠出的田园风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堆叠出的孤寂的旅人。
  后来列锦意象传到国外,庞德他们因此而发展了一场声势浩大新诗运动,庞德的《在地铁车站》这样写道:
  人潮中这些面容的闪现忽现;
  湿漉漉的黑树丫上的花瓣。
  这便是学会了中国传统的列锦意象写出的诗歌,成了新诗运动的滥觞,后来美国新诗运动几经波折又传回了国内,于是有了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我不是想普及诗歌知识,我只是觉得悲凉,别人把我们自己的文化借用了,我们又再借学习被他们借用的文化,还以为是学到了什么新的不得了的东西,而其实,那是我们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
  而《刺客聂隐娘》却导演在七年时间用电影书写的一首回顾过往的诗歌,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新诗运动,也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电影革新。故事上的蒙太奇剪辑,搭配景色上的列锦意象,仿若一幅上古的泼墨画卷,还原了诗歌最初的意境。
  侯导用画面里的远山枯树氤氲寒光冷池倦鸟,和勾心斗角的庙堂之高,以及画面之外的唐朝末世的悲音,堆叠出对一个时代不舍的意境。
  这份意境里有大境界,它包含有我之境,也包含了无我之境。
  王国维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过”,.“可堪孤馆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是无我之境也。
  《聂隐娘》的拍摄有两个视角,一个是聂隐娘躲在暗处伺机行动的视角,她窥视着周围人或事物的变化与行动,这是有我之境,于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道姑才这样说聂隐娘:剑道无亲,不与圣人同忧。汝剑术已成,惟不能斩绝人伦之亲。镜头就像是聂隐娘的眼睛,那样满含感情,于是聂隐娘有了恻隐之心,还有对过往事物的怀念之情,于是她在刚强之外还有仁慈,善良,于是她成就了武侠,更兼容义气,她便是侠义。
  第二个视角就是侯导所擅长的长镜头和空镜头,仿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便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说,“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无我之境难写,侯导却用镜头书写出来,而这份书写却也是属于不易,张震说,我们常常要花掉几天时间等一阵风,等一朵云,等一片雨。它那么难,又那么美,等,是值得。安静的等自然的恩赐,静待万物天成。
  无我之境难得,和有我之境却没有优劣之分,“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聂隐娘手起刀落,风随影动,动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是有我之境的宏壮。而天地自然,仓海烟波无尽,万里烟波万里无,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倦鸟飞回,是无我之境的优美。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这里我不想讨论《刺客聂隐娘》的故事是否表达清楚,对我来说,意境是最难完成的天赐的东西,如果你内心有那么一刻被一种出尘绝美所震撼,这部电影便是成功的。
  
  
  接下来我又要话痨了。可无视。
  看《聂隐娘》时看到的一些时代剪影。
  
  宽容与气度
  
  年纪稍长的人应该都会记得中国纪录片史上,曾出过一部转折性的记录片,名字叫《河殇》,里面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解说词:“卢舍那以君临一切的气派端坐在这里,他是一座东方的雅典娜。它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巅峰。它那神秘的,若有所思的微笑,仿佛正是一个绝不拒绝外来文化的民族在自信的微笑。这是盛唐的气度。
  
  《聂隐娘》的故事发生在唐朝晚期,这种盛唐的微笑与气度也许稍有逊色,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们仍能从中窥探到,那再不回来的气度。
  
  聂隐娘在行刺的途中不杀有孩子的藩主,她师傅说他不能断其所爱,这份爱便是一种豁达的宽容与气度,是一个时代多培育出来的侠义精神,才让她在行刺田季安的最后选择保护自己的情敌——胡姬。
  而道姑本身也是一种气度的体现,她尊重剑道无亲,可能和聂隐娘道不同难为谋,但是在对武艺的倾囊相授上,也是哪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徐皓峰曾在《消逝的武林》中说过,开武馆的师傅对弟子都是要藏一手的,堤防自己的徒弟。叶问成为一代宗师,见天地,见众生,不过是将自己所学所得倾囊相授,而这份情操,早在唐朝,就连一个刺客也是也是能做到的,道姑的死并不可悲,她也见了天地众生和自己。
  而在生活中,小到葡萄美酒夜光杯,胡舞羌笛服装,大到对倭人的包容理解,不都是自信的微笑和气度吗?
  
  
  信仰
  
  空空儿,那个秃头白胡子老人,用一个巫蛊之术想杀了怀有身孕的胡姬,夏靖拾起纸片人给田季安看时说道:当时道姑斥责说,我们事天不事鬼。当我们在电影院看到胡姬被诅咒之时,身上开始冒出白烟,不用觉得夸张,这是我们多少年的鬼神文化,无论信鬼还是信神,心有信仰,便总能有一个敬畏之心。
  这不禁让我想到蒋介石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而全世界的基督徒,更要感谢我们公正而仁慈的上帝,一个领导人心中有上帝,有信仰,总是会有好处的。
  
  
  精致,会生活
  
  田元氏尽管得不到丈夫的爱,仍然慢条斯理的小轩窗静梳妆,仔细的插好牡丹好,带好配饰,这背后多少有些凄凉,然而却也是精致的对待生活。
  嘉靖娘娘和田季安等,都会乐器,嘉靖娘娘牡丹花下弹奏古琴,田季安在战事纷争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还要击鼓让胡姬伴舞。就连聂隐娘回家泡的澡,也要精心添加各种鲜花,营造出一种香薰般的芬芳。
  歌舞之外,更是重视健身,射击蹴鞠等一样不落下。
  正是唐人对待生活的一丝不苟,精致条理,才有了那么多的璀璨文化。
  
  
作者花由之

《刺客聂隐娘》影评:盛世国韵,列锦意象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刺客聂隐娘》影评:盛世国韵,列锦意象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刺,意象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