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深夜前的五分钟》为什么说海难后回来的是若兰的分析

影视台词 > 影评 > :《深夜前的五分钟》为什么说海难后回来的是若兰的分析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深夜前的五分钟》为什么说海难后回来的是若兰的分析的正文:


  虽然点赞第一的影评非常有道理,好像是说精神肉体的合一之类的。但是如果作为现实题材的考虑,回来确实只有一个人,是如枚就是如枚,是若兰就是若兰。还有影评说可能开始就交换,开始我们以为是若兰的已经是如枚了之类,还是那句话,如果剧情这么绕来绕没有逻辑,那和天朝的悬疑到最后都是一场梦有什么区别?
  首先,分析的前提是这个导演是有逻辑有思考的好导演。(必须要做这个前提,要不没什么谈的了,我也认为这个导演是个优秀的导演)
  我认为回来的是若兰。
  为了方便分开,后期海难后回来的那个人叫刘诗诗。
  一方面,反证法。(就是初中数学里的那个反证法,不知道还有人记得吗,不过字面上大家都懂,就是假定命题成立,通过找矛盾证明不成立。)
  假设回来的的如枚,下面是矛盾:
  1,为什么她的人物性格突然变成了多愁善感的若兰?有人说这里可以解释成若兰的灵魂和如枚的肉身的合一,但是避开现实层面的实现而言,如枚如果真的是如枚,即使她融入了若兰的灵魂,又怎么能让张孝全感觉不自在?
  2,那个裙子。那个裙子是张孝全错误地送给了若兰的,(如枚的衣柜里有一件应是如枚看见若兰有一件这样的衣服就也买了一件一样的,从如枚喜欢跟若兰各种一样甚至剪一样的头发可以看出如枚是非常想和若兰一样的,而若兰则通过学习游泳等努力地和如枚区分开),当他后来问起那个裙子不是我送给你的吗,这时候注意,刘诗诗手里拿了两个裙子,但是她眼睛不犹豫地看向了左边(张孝全送的那条),说明她知道哪条是张孝全送的,如枚怎么会知道?那是若兰才知道的事。
  3,当张孝全对刘诗诗发脾气之后,刘诗诗说:你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如枚!前面有介绍,最先遇见张孝全的是若兰,所以这句是若兰的控诉,如果是如枚的话,这里没必要叫自己的名字,也没必要纠结“一开始”。因为若兰一直觉得自己所选择的人生总是被如枚抢走,这里她才发现,张孝全一开始并不喜欢自己,他喜欢如枚是后面真正的如枚,不是最早的遇见的若兰。
  4,刘诗诗的海难回来之后,目光多次在钟表上,如枚的大大咧咧的性格跟钟表并没有那么多的记忆,为什么要注意钟表?
  5,画面上明明是若兰把十字架挂在自己的脖子上,回来后的刘诗诗却说,是若兰挂在了自己(如枚)脖子上,她如果真的是如枚,她为什么要抢走戴在若兰脖子上并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的十字架,并且撒谎?
  6,最后刘诗诗用十字架换回了手表,不知道那个手表到底有什么意义的如枚为什么要换回来?
  
  在这里插入一个题外话,即使如枚总是抢走若兰的路,但是她并没有很大的城府,顶多是个里外如一的强势公主病的人。有影评说(我到底是看了多少影评)说祈祷的时候,两个人都是祈祷如枚能幸福,如枚自己也没有反对,说明如枚自私自利,……我吐槽下,这里很明显是如枚要结婚了,所以当然祈祷如枚了啊……
  例如谁会在自己生日的时候祝别人生日快乐啊……
  因此,回来的人是若兰。接下来,我们用若兰代入来通顺下剧情:
  
  若兰所选择的人生总是被如枚抢走,若兰希望如枚能够消失。若兰对三浦春马说我头上有疤的时候,虽然没有具体交代,但是我认为是真的有疤的,但是春马并没有验证,并不等于就没有。
  出外旅行,发生海难。这个海难很可能跟若兰有直接关系,此处并没有交代。但是十字架象征心安和救赎,若兰拿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手表换,一定有其意义。并且她在信中说,希望再见春马,是不快不慢五分钟的人生。她想选择自己的人生,不用快五分钟或者慢五分钟用以区分自己,自己可以是自己。有一个方法,就是如枚消失,或者自己消失。这里需要细说,如枚消失和自己消失其实可以是一个意思,如枚消失=死了,而自己消失,可以等同于代替如枚活着,若兰这个人在世界上消失。若兰是爱张孝全的,当她接受了张孝全送的衣服和吻时,她认为这是自己应有的东西,本来就是自己的,只是被如枚抢走了,当她又听见如枚也剪了和自己一样的头发时候,她决定行动了。
  
  于是,海难。若兰回来,带着十字架。她已经做好了成为如枚的打算,她非常想成为如枚,拿回来自己被抢走的人生。她也是喜欢张孝全的,在被如枚抢走之前。(若兰其实喜欢春马可能只有一点吧,她喜欢春马也有种意义上是选择和张孝全完全不一样的男人,用以区分开自己和如枚)而且前面四人聚会时,如枚说过,其实若兰更适合演戏,所以后来张一白导演才会说如枚回来之后更有表现力了,和以前不一样。(原句忘了什么总之是这个意思)但是张孝全却始终怀疑她,若兰才发现原来自己代替不了如枚。并且在自己父亲叫自己“若兰”的时候,她问“你是不是希望回来的是若兰”,她也在挣扎自己代替如枚是不是真的没有意义,她希望自己是如枚,但是发现身边的她以为被抢走的东西还是不归她所有。她急切地想证明自己是如枚,于是她游泳,然后溺水。假装会游泳做不到,但是她心里给自己暗示自己是如枚,却可以假装不会游泳。她想告诉自己是如枚。
  在最后的挣扎下,她看到报纸上的写她和张孝全离婚,自己的角色也被替代,最终还是选择回换回自己的人生。于是拿着十字架毛里求斯换回了春马送她的手表。
  这时的如枚已经彻底消失,若兰可以不用那个五分钟也可以是自己了,所以钟表回归原位。
  
  在最开始的时候,有个人修父亲的手表,修表师傅说:价值取决于你自己啊。刘诗诗就是那个表的象征,“你”可以指三浦春马,也可以指张孝全,也可以是看电影的人。
  
  挺难得的好电影,我向来对明星演技好坏感受无能看不出来也不能分析的头头是道,但我觉得如果是刘诗诗的黑粉不看电影就给低分说演技差我觉得真是辜负这么一个优秀电影。电影节奏是有点怪,但真的值得一看。

《深夜前的五分钟》为什么说海难后回来的是若兰的分析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深夜前的五分钟》为什么说海难后回来的是若兰的分析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深,分析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