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绣春刀》如果张震不要那百万黄金

影视台词 > 影评 > :《绣春刀》如果张震不要那百万黄金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绣春刀》如果张震不要那百万黄金的正文: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根本不是影评。
  
  今年看过的片子寥寥无几。周末看了《绣春刀》,有点惊喜。
  
  如果单纯是一部靠卖张震“颧骨高杀人不用刀”的脸和“武打+侠义”的片子,那“绣春刀”三个字,基本和“龙门卸甲”“江山美人”那些也毫无区别。
  
  实际上,“武侠”二字,都离我们很远了。
  
  这部片,好看就好看在,人不是绝对善的,也不是绝对恶的。在关键时刻,总要做出一个模棱两可的选择。可不管做出了往左走,还是往右走的选择,路只有一条,永远也回不了头。
  
  在“杀魏忠贤取功名”和“拿黄金取利”两条路上,张震一个迷离的眼神,就被老谋深算的魏忠贤(金世杰饰)看穿了——太嫩,太侠义的人,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最终都会选择眼前看似长远看似道德看似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考虑后患无穷。
  
  张震没有杀魏忠贤,但他拿钱,也不是为了自己。他想给大哥买官,想让三弟脱离被诈骗的死循环,想给心爱的女人青楼赎身——一笔钱,仿佛能帮他圆了所有的梦。于是他一恍惚,就下错了赌注。
  
  一小时四十分钟后,不管情节怎么发展,他的大哥还是被斩立决了,他的三弟,也死在了雪地里,他心爱的女人,也不愿意跟他走。——他不禁对天大悔——“我错了!”
  
  可是,作为观众,我们都很难想明白,他哪里错了?
  
  他不是自私自利啊,他是为了所有人啊,他怎么错了?
  
  这个时候,我又把自己陷入了“假如我是张震,我会怎么选”的囚徒困境里。我想设计另一条路线,看看是否有两全的办法,能走到一个“善有善报、恶有恶还”的圆满结局。
  
  答案始终是,不可能。
  
  
  
  我们再换一个人试试。
  
  昨天晚上我读《秋水堂论金瓶梅》,作者田晓菲评说书中潘金莲遇西门庆的第二回时,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令人诚惶诚恐。
  
  与《水浒传》的简单粗暴不同的是,《金瓶梅》对人性的揣摩是十分精准的,其描写之复杂,甚至能让读着这本书的你看到自己的影子。你会看到,你就是西门庆,你就是潘金莲,你就是那芸芸众生生而向死的俗人里的一个。
  
  书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不是脱离了现实而被拔高的艺术假设,不是活在乌托邦里的贾宝玉,也不是绝对奸雄的曹操,或者绝对智慧的诸葛亮。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如影随形的活在我们身边,好像你转个头,背个身,就看到了他们。你看到了这开头,却看不到这结局。你越看到结局,就越会后怕而心悸。
  
  《金瓶梅》写的不是性爱,而是人性与死亡。书读到底,你会向宿命低头,对身边的善,困惑;对身边的恶,慈悲。
  
  那么,回过头来,田晓菲做了一个什么假设?
  
  她假设武松接受了潘金莲的挑逗,陷入叔嫂不伦之恋,那结局是否有所不同?
  
  在《水浒传》中,武松是简单粗暴的打虎英雄,是要保护武大的绝世好弟,是没有七情六欲的江湖义士,他的身上,只有绝对的黑与白,几乎没有灰。那么最后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很简单,杀了潘金莲。而《水浒传》中的西门庆和潘金莲,也被设置得很简单,他们相对于武松的“白”,就是绝对的“黑”。
  
  但在《金瓶梅》中,有了复杂的人性,就完全不同了。
  
  武松也是个男人,也喜欢美貌的潘金莲;潘金莲又是个美女,面对溢价的出轨机会,其实心中又有困惑又难以控制。
  
  武松讲的话,做的姿态,都是欲拒还迎的。(现实往往如此。)又给纯洁的(其实心中根本就是个少女的)小潘,一点桃花就灿烂的圈套。那小潘就难了——我是上呢,还是不上呢?
  
  但是武松先做了一个看似道义的决定,他在大雪中,出走了。明明对小潘有依恋,却让哥哥“看好帘子”。实际上,他是有私心的。他想等他回来,帘子是他入。哥哥不过是个看门人。
  
  结果这一走,“帘子”果然没被看住。竹竿落在了丧妻恍惚走在路上的西门庆头上,就制造了一场邂逅。
  
  小潘告别了暧昧的武松,直接迎来了新的一春。——武松走的时候,是大雪之冬;西门庆来的时候,是料峭初春。
  
  不管当中一百回怎么发展,最后,结局就是这样的——
  
  西门庆死了,王婆死了,潘金莲死了。
  
  小潘落魄以后,在大雪中翘首等待如初恋的武松归来。没有想到,最后雪染鲜血,被他取下人头。
  
  回想初遇之时,他俩在雪中烤炭取暖,也是白茫茫一片,只有红的热情。当时的“白”,喻的是“纯情”;当时的“红”,喻的是“温暖”。
  
  但是过了一百回,“白”,就成了“绝情”;“红”就成了“死亡”。
  
  田晓菲做出了一个假设。
  
  假如武松在大雪中回头,选择了潘金莲……
  
  即使他陷入了叔嫂不伦恋的道德困境中,也说不定有一个好的结局。因为,书中就假设了另一对武松与潘金莲,他们的镜像——韩道国一家。韩家叔嫂三人,虽不伦不类,却凑合的把日子过了下。
  
  在两场大雪之间,日子如此平淡无奇,如此庸常绝望,仿佛从未发生过……再也没有离离奇奇金瓶梅三人的故事,横亘在一本奇书的开头与结尾之间。
  
  有时候竟然,不道德比道德有更好的结果。
  
  
  
  
  回到《绣春刀》——
  
  如果张震杀了魏忠贤。
  如果他的三弟认准了做寇而不做警。
  如果他的大哥从一开始就卖官鬻爵。
  
  也许就没有这么多险象丛生的困境。
  
  正如《无间道》中,刘德华不停的在说,“我只想做一个好人。”
  可是宿命轮回,你无法摆脱道德的高,与利益的低,的抉择。有时候甚至更难辨别,道德是不是就是高的,利益是不是就是低的。
  为了得到一个绝对的答案,要付出太多,太多。
  
  
  把悲观的囚徒心境收起来,再放到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里。
  
  你又会发现,每一天,你都在做一个又一个渺小而又宏大的决定。
  
  正如多年前,我读博尔赫斯《通向花园的分岔小径》。我感到自己,站在方向的路口,而不知该往哪儿。
  
  也许你以为,你只是在一条小路上行走,不过进看看里面是花园还是森林;但你一旦走下,命运,就彻底关上了你能转身回头的那扇大门。
  
  张震带着兄弟俩,为了更好的前途,循命冲进了严府。
  他的同僚们,就立马关上了他们回头的大门。
  
  决定关门的人做出不道义的决定,背后都有千丝万缕。如果你也了解恶人的抉择从何而来,更难以不慈悲。
  可是,被关在大门里的人,却无论如何都得拼杀下,直到相信自己,命运不会做绝。
  
  
  而谁又知道,门外的那个人,是不是在更广袤更险象环生的丛林里,背对着更大一扇被关闭的门呢?

《绣春刀》如果张震不要那百万黄金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绣春刀》如果张震不要那百万黄金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绣,黄金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