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绣春刀》穿“新衣”的“过场电影”

影视台词 > 影评 > :《绣春刀》穿“新衣”的“过场电影”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绣春刀》穿“新衣”的“过场电影”的正文:

  “锦衣卫”是明朝着名的特务机关,“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缉捕包括皇亲国戚在内的任何人,并可进行秘密审讯。“锦衣卫”之设立,来源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于有功之臣的疑妒,因而其自始便带上了一层令人不寒而栗之感,由其制造的冤案和悲剧在《明史》之中也有相应的记载。因此,在影视剧的武侠世界之中,“锦衣卫”不论是作为特务机关,还是作为个体出现,通常都是一块冷酷、残暴的“辅料”,甚至是“辅料”之“辅料”,他们所构成的世界与武侠电影重点塑造的侠义世界相对立。
  但是,这层角色身份却在近年来发生了逆转,不仅从一块不起眼的“辅料”一跃成为了主角,还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性化色彩。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这块“料”本身即具有大量可供挖掘的商业资源,因此史实也好,现实也罢,统统都被现代情感逻辑所覆盖,而他们也变身成为了现代爱情故事中的“夜行者”。
  
  
  一 “锦衣卫”的身份逆转
   明末宦官是常常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港台武侠电影中的大反派,而“锦衣卫”通常则是大量的群众演员,只有“锦衣卫”头子配得上出演大反派的走狗。于是,由阉党和走狗组成的丑恶世界就与侠义的江湖形成了正义与邪恶的对比。后者占领着纯粹的精神世界,前者则贪婪地嗅着权与钱的味道。
   时至90年代,新一轮的武侠热再次将“锦衣卫”推出来,在大太监魏忠贤、曹少钦与大侠们打得不亦乐乎之余,他们传说中高强的武功为影片支撑起了众多的“群殴”场面。在《智勇和尚》、《大明英烈》等影片里东厂头子魏忠贤是身怀绝技的卖国贼,“锦衣卫”是他没头脑、没有立场、没有血肉的叛军;《新龙门客栈》里的曹少钦练得一身奇功,是权倾朝野、玩弄国家的大贪官,专门陷害忠良、搜刮钱财、图害百姓,“锦衣卫”是他培养的训练有素的杀手。
   到了《太极张三丰》,阉党的戏份退后,“锦衣卫”攀升至大反派的角色,总算是摆脱了群众演员的身份,一号反派人物“锦衣卫镇府使”天宝,贪求荣华富贵,出卖朋友,擅耍奸计,杀死心爱的女人也毫不手软。他们的角色身份不仅与聪颖、机智、正义无缘,有时还被塑造成丑角和笑料,在《新龙门客栈》里执行任务遭雷劈,又被做成了烤羊。
   但是,在2010年的《锦衣卫》一片中,原本分裂的两个世界却忽然被合二为一,冷酷、残暴的杀手与侠义的江湖因为忍辱负重、良心未泯的青龙而交织在一起,甚至还配备了内心戏和爱情戏,使锦衣卫的角色身份实现了电影史上的大逆转。有趣的是,在该片中饰演锦衣卫指挥使青龙的甄子丹正是九年前《新龙门客栈》里的曹公公,不禁增加了这次逆转的传奇性。
  
  
   青龙与之前的锦衣卫之不同在于,他有的是绝对的硬汉气质,因为神秘与武功而被爱,又因正义、国家和尊严而抛弃爱情与生命,唱得是锦衣卫之哀歌。
   与青龙不同,《绣春刀》里的三兄弟都是有名有姓的血肉之躯,“锦衣卫”仅仅是他们的赖以求生的职业,他们的身份是儿子、是徒弟,而不再是无根的飞絮,也正是因此,他们成了“锦衣卫”里的窝囊废。沈炼所做的一切都始于对教坊司名妓周妙彤和与其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的感情,为了这份感情他可以不顾自己的尊严、生命,以及“皇帝的任务”;卢剑星不断的卖命、买官、低声下气为得不是自己的飞黄腾达而是父亲的遗命和母亲的心愿;靳一川当锦衣卫则纯粹是为了逃命,而充斥他生命全部的则是一份软绵绵的少男情怀和对兄弟的无条件追随。他们的哀歌来自于愿为普通人而不得。他们是真男人,但不苛求挺直腰板;他们求尊严,但只在乎是否被常态的人伦情感所接受;他们虽身不由己,但却又不断地追求有希望的生活
   通常来讲,都是冷血的男人被多情的女子所融化,但是这一次,本该冷血的“锦衣卫”却充当起了融化别人的角色,甚至不惜有“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之嫌。于是,影片在使“锦衣卫”们成功上位的同时也将其本质推向了现代爱情故事的领地,虽然影片在宣传中依然称自己为浪漫武侠片,但事实上,除却几场精彩的打斗场面之外,“武侠”的色彩自影片的开始便已退却了颜色。
  
  二 暑期档的“过场电影”
  受片名的影响,在整个观影过程之中,我都期待着看到关于“刀”的文章,可惜等了又等,都不见踪影。勿提爆发,就连一个呼之欲出也没看见,只是牵强地提到了几次。按照这个逻辑纵观整部电影,私下里可以给影片起出很多这种不痛不痒的名字。回来一看访谈,原来人家本来也想叫“锦衣卫”,可惜在创作之出就发现重了名,后来便改叫《飞鱼服绣春刀》,再后来又改称了《绣春刀》,或许是“绣春”二字更符合剧中的人物性格罢了。
  但是,上述任何一个名字对于这部影片而言都只是一个噱头而已,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想想为什么?大概是因为这部可怜的影片穿越得太快,使“武侠片”在奔向现代的时刻,穿上了衣服却忘记了打包脑袋。冷不丁的往东三环上一站,还没等反应过来眼睛就被现代景象所遮蔽了,于是只好抱着自己在过那个时代里的小情小调徒伤悲了。
  
  
  
  看了导演路阳的访谈,有二点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一是他承认自己拍得不是武侠片,只是因为他认为武侠片在目前的受众群体中间依然有“刚性需求”所以才选择了这个衣钵。
  关于这一观点的前半部分,我深表赞同,《绣春刀》确实不是武侠片,因为武侠的精神世界毫无踪影。但是,对于后一部分,我则不敢苟同,武侠电影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我们的电影“国粹”,但是,国粹不代表“刚需”,京剧也是我们的国粹,可当下除了票友还有几人在听?武侠片确实曾经风光一时,并成功将中国电影推上了产业化的快车道。
  但是,大概从2011年开始,观众逐渐对武侠片产生审美疲劳,转而对接地气的时装片产生好感。一个最好的证明便是这两年中国电影市场上“时装片”片在票房上的攻城掠地。《绣春刀》首日票房达800万,4天过却只有3000多万,相比于《小时代》、《后会无期》,着实有些惨淡。尽管一个正常的电影市场应该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在一个非正常的电影市场上,在这个小时代的时代,斗胆奉劝那些还对古装武侠片抱有一丝侥幸的导演们,且行且珍惜。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墨镜王。
  
  
  
  二是,他谈到这是一个现代爱情故事,这一点我倒是不反对。纵观整部电影,无论是动作段落还是所谓的现实影射其生发的动机都源于沈炼与周秒彤之间的“虐恋”,正是爱情在推动整部影片不断向前发展,试想若不是为了给周妙彤赎身,可能沈炼早就杀了魏忠贤,后来的故事走向也会随之改变。
  事实上,影片选择“锦衣卫”来当“主料”,主要也是因为这层另他人闻风丧胆却在爱情面前尽现卑微的身份更适合讲一个单相思的爱情故事——身不由己的我想尽一切办法爱着你,你厌弃我且爱着别人,同时又清楚着我对你的好。命运变幻无常,失了一切的你把“要不要一起走”的永恒命题抛给了我,于是我变身“不死鸟”,历经血雨腥风,纵使被砍得体无完肤,也能借助意念策马奔腾找到你。
  只可惜,这个故事毫无新意与内涵,单相思也好,官场黑暗也罢,所谓的“借古喻今”并没有直指现实生活或现代精神的心脏,只是穿上了一层皮毛在现代社会的某一个角落中兜了一个圈子而已。但是,不管怎么说,作为一部年轻导演的作品,《绣春刀》无论是在影像上还是在制作上,都还好。尽管还有瑕疵,但若与某些跨界导演比起来,《绣春刀》是可以给个优秀的。
  
  
  换言之,《绣春刀》是一部既挑不出大毛病,但也提不起观影欲望的电影。简而言之,是一部没有任何特色的古装武侠片,它既缺少像《小时代》那样的“伤风败俗”,也没有《一代宗师》那样的精神气质,这些决定了它终将被我们的记忆丢在风中。它就像一部电影的“过场”,观众记住的永远都是那些或令他们拍案叫绝的经典桥段,或令他们恶心到吐的垃圾场面,“过场”生来似乎就注定被遗忘。在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要想被人记住,要么学坏,要么学乖。
  
  作者:孙晓天 中国艺术研究院

《绣春刀》穿“新衣”的“过场电影”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绣春刀》穿“新衣”的“过场电影”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绣,影”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