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大象》暴力殡仪馆

影视台词 > 影评 > :《大象》暴力殡仪馆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大象》暴力殡仪馆的正文:

  手一抖就写了篇长长的影评,反正就摆这了。注:此片最大的看点不是下面的分析,在它本身力量爆炸般强大的镜头和剪辑。所以推荐看片看镜头。(分析什么巴拉巴拉都是虚的)
  
  1999年4月20日,科罗拉多州,哥伦拜恩校园事件。两名青少年学生:埃里克.哈里斯(Eric) 和迪伦.克莱伯德(Alex)配备枪械和爆炸物进入校园,枪杀了12名学生和1名教师,造成其他24人受伤,两人随即自杀身亡。
  这件事后来改编成了电影《大象》,这部2003年的小成本电影仅仅花了300万美元。后来它参加了第56届戛纳电影节,拿了3个奖,分别是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和电影节法国国家教育系统电影奖,这在戛纳电影节的历史上也可以算是绝无仅有的“拿奖狂魔“。
  
  的确,作为一部艺术电影,如果仅用“纯艺术”的尺度衡量这部电影《大象》,那么它毋庸置疑是完美的。(好吧也许现在还比较激动)因为感觉它几乎是有生之年看过的最好的校园背景电影,跟拍长镜头下做到了叙事的极致。
  
  先说影片独有的”气氛“和”气场“。如果把钢琴看做分水岭,那么前后两段拥有的”气氛“也是迥异的,这里把”气氛“一词加引号是因为导演的极简化处理,影片本身的气氛被硬生生剥离,但我们还是能感受到画面以外的氛围,这是让我从头到尾都十分震惊的处理。但由于导演格斯.范.桑特之前的作品(《我自己的爱达荷》《米尔克》《盖瑞》《心灵捕手》)几乎都是能让每个看的观众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思维,也都是简约化处理,倒也能接受。而且个人认为《大象》的艺术特色是他最刺骨尖锐也最鲜明迷人的一部,属于集大成的那种类型,其“气场”独特,足以令人一过目便永不忘。
  ————————————————————————————
  下面分析前后两段:
   1.从开头的一直窒息到中间弹钢琴,通过展现现代美国高中生们的生活,抛出了很多十分现实的问题,仔细看会发现在角色的安排和叙述结构处理上,如果说是采用多人物多角度的非线性叙述架构,不如说是采用无人物无角度的随机式串联串联再串联的处理。
  在美国一所普通高中普通的一日上午,上半段出镜最多是第一组:
  【第一组】逃课未果的John(海报黄衣男),在醉酒父亲的逼迫下回到校园上课,并受到了一直(暗恋着的)小女孩(海报女)的吻的安慰(p.s.此情节仅两秒钟且是两个并不重要的人物却被拿来做海报,下面会再提)而女孩进行了一场“同性恋”探讨会。{长镜头+背影为主,探讨会部分旋转镜头}
  【第二组】喜欢摄影的Elias,在校园内外拍过一些人物和风景后,来到学校暗房冲洗照片。他和另一个女孩活蹦乱跳地说些关于照片的有的没的。{镜头以背影为主}
  【第三组】新交了女朋友的Jordan,正被与他有过关系的女孩纷纷议论着,聊天,出入各个场所。{长镜头,背影侧影为主}
  【第四组】因为外貌不佳而备受女生嘲笑和冷眼的“书呆子女孩” Michelle,来到学校图书馆帮助做工。{长镜头,背影侧影为主}
  【第五组】三位不作死不会死的”时代姐妹花“在餐厅里嘲笑他人,笑完开始自己互相撕逼,撕逼完了吃两片菜叶再跑到厕所里呕吐把菜叶呕出来减肥。
  【第六组】(时空转换到上星期左右)Eric在课堂上画着牛鬼蛇神的画,被男孩们疯狂地玩弄、欺负,他默默地承受这一切,进厕所把自己身上的污渍洗掉。他到餐厅里,在小本子上画图,记下一些什么。
  
  这六组事情时而长镜头狂魔形式,时而混剪一起,时而交叉进行,时而颠来倒,时而以彼此擦身而过的方式贯穿(第六组还是不同时间的)。导演用这些缭乱却不杂乱,幽深而不艰深的事情组成一幅看似毫无关联的图景;再加上导演本身汗颜的艺术追求导致其成为所谓的“长镜头狂魔”,所以在一段接一段的人物生活中,一方面也许能看到的是角度调度各种完美各种行云流水的镜头,一方面能看到他们空虚无聊的精神世界,一方面还能看到毫无特点的台词、毫无特点的情感流露、倾向和毫无特点的“脸谱们”织起一张校园社交网络(所以这个时候B站大伙们,一群人就撒手不看了…)那么在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背后的隐含的阴霾是什么?格斯.范.桑特用一种旁观者清的角度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他不给出任何回答。
  ————————————————————————————
  
   2.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始钢琴段落后,整部电影就进入水天合一的境地;杀戮段落开始后则对半分剪辑,扣人心弦同时,导演用所谓“随机”的方式阐释清楚了什么叫“大象”。“大象”是人的一种心理,一种状态,一种行为方式,它不仅只出现在青春期。继续分析:
  在美国一所普通高中恐怖的一日下午,下半段出镜最多是Eric 和 Alex,他们也是全片的男主:
  【一】(之前的很久前)Eric 在自己的房间里弹《致爱丽丝》,正常艺术电影一般都是给镜头男主弹完三小节就算的,但很明显这部电影一是为了凑时长二是为了让脑残粉彻底高潮窒息,他弹完了(…)整整一整首天啊。(怀疑是镜头实在太有力量的缘故,把我硬生生逼哭了好久…)Alex进门,躺在Eric的床上,拿起电脑玩杀人游戏,把一个个人全部拿枪杀死。Eric上网买了两支枪。后来他们一起睡觉。
  【二】(少部分牵扯上午)他们收到了枪(米国人的法律泥垢…),电视屏幕上全是希特勒的往昔视频。 他们进入房间,各自在木头上练习打枪。
  【三】(当天中午)Eric进入浴室,Alex随之,两人纠缠一起,发生同性性行为。
  【四】(当天午后)影片最后20MIN高潮部分,学校里一堆人死光了。怎么死的呢?导演当然不可能平铺直叙地让他们死那也太对不起所谓逼格高这种名号。每个人死法都和上半段相呼应,对应着死。而第一组的两位逃出学校,尤其是海报黄衣男,估计是也被欺负的那个,还接受了二人善意的提醒。
  【五】在用各种方法杀光人后,二人在约定的地点,枪响,Alex被Eric打死。
  【六】Eric从学校食堂里穿过达到杀猪室,决定杀掉第三组人。镜头转向绿色天空,有异物在绿色浮云上跳动,很久之后,影片结束。
  
  整个后半段无疑是不给人任何机会喘息的。首先是影片基调出奇安静却压抑。如果前半段的线铺得乱了铺得喧嚣了,后半段则更为朴素,环境音除了枪响和叫也没什么别的,死法各异的人们也死得奇特。最诡异的是有个黑人,镜头在他后脑勺停留3分钟后,我们还以为他要成拯救大家的那啥了,结果3分01秒他被发现然后爆头了。那出奇安静的3分钟代表的是哪怕危险在身边,也不会反抗。不同于库布里克的《发条橙》那般癫狂的体验,《大象》出奇冷静,但在冷静中涌现出一股强大的水流,冲破原先固有的校园模式,原先的模式是强者对弱者的欺凌和刁难,总还算是冷暴力;而这水流则是弱者对所有人的还击,弱者杀比他们更无助的弱者、杀无辜的老师、杀不认识的情侣,没人能够幸免。这种暴力和上一种一样,都是无谓的。但恐怖的是,我们无法阻止它们。正如Alex所言,总有天,“老师会被杀死。”
  而且这些暴力是随机的、是难控的、是生活中无可避免的。
  甚至换言之,只要生而为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承受暴力。
  
  “大象”是会容忍的动物,所以Eric在自己的床头画一只奇怪的大象,他是想告诉自己无论生活如何艰辛,自己如何受到他人的凌虐,还是要活下。但是当暴力过度,超越承受的边际,暴力会变为别的东旭,姑且称之为“超暴”,那么这份东西附着于Eric 和 Alex身上,使他们策划这起事件,是作为暴力还击者的随机性。而他们本身就是爱侣关系,发生性行为又代表他们作为同性恋者的随机性。
  所以在随机的随机中,“大象”不堪重负爆发了,最后踩死了那些曾经伤害他们的人,踩死了更多无辜的看客。
  ————————————————————————————
  说些题外话。电影工作者,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摄影师,即使是打灯光的,也都有一套详细的复杂的制度体系,所以当我们谈《环太平洋》的灯光如何如何牛X,《地心引力》的摄影如何如何牛X,其实都是在谈他们个人的创作体系的完美,说的是他们在做这份工作时候的一丝不苟和尽心尽力。而《大象》的过人之处在于想法,想法和方向不仅是有对错之分,更是有独特和平庸、庸俗之分。
  之所以即使是小成本如《大象》,却能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一套审美体系,包括导演一贯的简约制作+极简主义。是因为他拍摄的人物们是现实中的,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常人,是毫无立场的墙头草,是所谓“失语者”的存在,但我们的生活中有些恍惚朦胧的“边际”,穿越了,万万没想到(…),导演还是不知道会怎么样,因为从始至终,格斯.范.桑特就没有把一丝自己的情感放入电影,正如貂亦难童鞋拍《白日焰火》的除最后一场戏之前的部分一样,制作人员的思想与整部电影是脱离的。而现实中的人往坏了讲不可能说什么“时代啊”“我们都是小星辰”(《小时代》),往好了讲也不可能说什么“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才是永远。” (《观音山》)。
  
  青春就是这头“大象”,一直失语,容易失控。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在“盲人摸象”,用一点点对社会的了解来撞得头破血流,最终全都死光。点兵点将点到谁就杀掉谁,万物皆死也有可能,哪怕是我的情人,就如最后他说出的歌谣,在软弱、屈服、暴力、荒谬中轮回:
  Eeny, meeny, miny, moe
  Catch a tiger by the toe
  If he hollers let him go,
  Eeny, meeny, miny, moe.
  
  (正文完)
  ————————————————————————————
  p.s.接受不了艺术啦文艺啦哲学啦什么什么乱七八糟的糟心窝的童鞋可以看看《大逃杀》之类的,那种商业片有类型可分,方便又快捷,脑子都不用过。接受不了残忍屠杀场面而又想刷逼格之类的还是出门左拐看洪尚秀吧谢谢虽然这部也能刷。
  p.p.s.Bernard MacLaverty关于“问题出现但是不解决”的一个有名的比喻,《房间里的大象》,他说,“这就仿佛你屋里有头大象,它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你不可能无视它的存在,但是,大家却都默契的从不谈论它,一起漠视它,很快就习惯了它的这种存在。”比喻无视问题。
  p.p.p.s.有好几个场景是天空中青绿色云,正如《白日焰火》中时常出现的溜冰鞋划过冰面一般,生活的本质是荒谬且漂浮着的,谁也不知道接下会怎么样。
  p.p.p.p.s.脑洞继续开。前两天看完了看了很久的村上的《地下》,(真的是本咬牙咬牙再咬牙才能看完的书),说的是地铁沙林事件,里面那篇后序和此电影主题有暗合之处。但他探讨了宗教方面的问题,又有点讳莫如深了。
  p.p.p.p.p.s.脑洞TM停不下来了。前个月看了《暴力小姐》,也是部很丧的拿奖片,先不论其风格艺术水准巴拉巴拉的和《大象》差距不少,但其模式很像,都是细碎的铺垫后面爆发,把一个以所谓“父亲”为核心的家庭中每个成员受到的不同的暴力以及大女儿、小女儿直到最后的小外孙女都在幼年时便开始被逼迫卖淫的人间惨象表现出来。但这部电影主要以“不肯啃声的寂静”为切入口,有点相似但档次上差了不止几个段位的问题…

《大象》暴力殡仪馆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大象》暴力殡仪馆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大,仪馆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