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竹林中的罗生门

影视台词 > 影评 > :竹林中的罗生门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竹林中的罗生门的正文:


  
   * 引子
  
  看过罗生门,被这部五十年代的日本黑白片震撼了,说实话刚看完有点迷迷糊糊,虽然整体结构清晰明白,但是朦胧中感觉到些许异样,故事中的逻辑关系复杂,真相和谎言共生,浑然一体,鬼斧天工。我带着疑惑和好奇看网络上的影评,大部分讨论都集中在影片对人性的刻画、以及各个角色的相关性格特点和命运悲剧、导演黑泽明的卓越才能等等。关于真相,正如影片结尾樵夫所述那样,似乎一切都迎刃而解,扒开迷雾重见天光,就像影片最后几缕雨后阳光,给人无比温暖和信心。但是真相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来给诸君分享一些我的不同看法。
  
  
   * 追根溯源
  
  罗生门是导演黑泽明以芥川龙之介的两篇短篇小说《罗生门》和《竹林中》为蓝本,巧妙的把竹林中的诡异故事情节和罗生门这个影射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的大杂烩之地合二为一,一静一动相得益彰。一个诡异恐怖,一个安静平缓,通过新奇而诡异的故事情节,最终在影片的烘托和渲染下,在影片结尾达到了奇妙的观影体验和对人性深层次的拷问,这便是影片的伟大之处。原着《竹林中》仅仅先后罗列了樵夫、和尚、捕快、老妪、强盗、女人、武士的证词就结束了,留给读者一个大大的谜团。小说新颖之处便是同一个事件,通过不同的人口中得出的真相大相径庭,今人匪夷所思。《罗生门》是芥川先生早期的短篇作品,后被鲁迅大师翻译过来,故事非常简单:失业的家将无家可归,避雨于通常是放置瘟疫死尸的罗生门下,撞见老妪拨女尸发为利,遂强夺其衣后逃之,老妪赤身而望,家将毫无踪影。透过这个荒唐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鲁迅作品中许多影子,比如阿Q正传,祥林嫂等等,特别是《药》中的人血馒头,有异曲同工之妙。罗生门其实是作者对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和人性赤裸裸的揭露和批判,黑泽明把这个特定历史含义的舞台和诡异新颖的竹林故事结合起来,巧妙至极。言归正传,以下是我关于事实真相的推理分析,我完全是以小说为蓝本,因为电影改编自小说,虽然黑泽明已经竭力忠实于原着,但毕竟还是没有小说面面俱到。所以如果和电影有出入,请大家不要奇怪。为了看官便于理解,我将用简洁的语言将原着中个人认为关键情节的证词勾勒如下
  
   * 勾勒证词
  
  樵夫:今日早,外出砍柴,于山科大路一里多地,偏僻的杂树林中发现死者。着蓝褂纱帽,仰卧,心口中一刀,血已干,见树下一绳,身旁一梳,无凶器,尸体旁竹叶染红,四周剧烈打斗痕迹。现场马不得进。
  和尚:昨日响午时分,从关山快到山科路,路遇夫妇二人。女着紫衣,带面纱,跨桃花马。男配刀着漆黑筒弓箭。
  捕快:昨晚初更遇大盗多襄丸摔落马下,配雕花刀,同于上次抓捕之时。另有黑漆筒和箭失,不见死者刀, 脱缰马在旁吃草。那么死者确系多襄丸所杀无疑。京城一带多襄丸出名好色,据传年秋杀害两名女香客。
  老妪:小婿乃狭国府武士金泽武泓,年二六,性温和,不惹事。小女真砂,只于丈夫相好,年十九,性刚强好胜,不亚男子。
  强盗:昨天过午巧遇夫妇,清风拂面纱,得窥美貌,遂起歹意。以武士贪而欺之,诱绑杉树下。谎称夫病急,负妇手奔而视之,妇大急以匕首攻之,因击之于地,遂强暴。事毕,欲逃,遭妇人阻拦说之:今受此大辱,二人可一决生死而随之。美妇眼眸深情迷魂,吾誓娶之为妻。遂割绳释之,武士拔刀,二人大战廿三回合,吾刺其胸膛。话说武林中能战至廿十回合,此乃先例,呜呼惜之!不想妇人逃逸,遂拾其刀箭,后卖其刀,不幸被捕,任凭处置。
  妇人:吾遭贼人侮辱,贼人因辱夫君,恨其不得动弹,欲释之,贼人踢之倒地,不料夫眸如刀,深痛妇心,晕厥许久。醒之贼人已散,吾知罪孽深重,说夫:吾将取汝命后随之。夫呓语:然也。遂持匕直刺其胸膛,晕厥许久,夫断气,吾松绳取匕、投湖欲自裁之,皆不得,呜呼哀哉!
  武士:强盗既辱吾妻,巧言说之,百般宽慰:汝既失身,不如从吾,非爱汝至深不得如此。妇人竟心动从之,强盗遂拉之欲逃,不料想妇人说强盗:得杀之而掩其辱!贼大惊,踢妇倒地,示之于吾道:这贼妇,凭你处置,杀之否?吾谅之矣!犹豫之际,妇突大叫而逃,贼追之不得,遂取刀箭,割断吾绳,逃之。吾心灰意冷,良久,视妻匕首于地,因取之,一刀直刺胸膛。弥留之际,见杉树梢头,一抹寂寂夕阳。此时一人蹑足悄悄靠近,欲观之,怎奈冥色四合,不得。此人拔吾胸膛之刀,遂亡!
  
   * 关于证词
  
  两点说明:老妪证词在影片中被忽略,因为老妪离案情过于遥远,对剧情帮助不大。但是老妪的证词并非不重要,相反还是开启真相的重要佐证。老妪证词极其重要的两个地方:女婿性温和,不惹事;女儿忠心,性刚强好胜,不严男子。前者暗示武士暗弱胆小、名不副实,后者暗示女人忠于丈夫、临危不乱、不甘屈服、勇于反击,均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伏笔。武士借巫师之口,这是作者的一种新颖的创作方式,仅仅是借其口而已,所以可以视为和其他人证词一样。
  武士之死,三个当事人的证词居然都认定是自己所杀,这是本案最具戏剧性的地方。那么武士之死,死于何种凶器?死于谁手?杀人动机又是什么?我们即将揭开这个谜团。
  
   * 关于凶器
  
  强盗说是决斗中一刀刺中胸膛,凶器是长刀;女人说是自己用匕首刺中胸膛,凶器是匕首;武士说是用匕首直刺胸膛,凶器匕首;樵夫说不见凶器,唯有刀口。四人证词中,唯有强盗用长刀,樵夫不见,夫妻二人均为匕首,刺杀部位一致无疑,胸口要害之处,一刀毙命。武士证词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武士自刺后不久,在意识未完全丧失感觉到有人悄悄接近,拔刀离,这个动作直接加速了武士的死亡。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当事人居然有这么大相径庭的证词,而真相只有一个,那么肯定有人撒谎。因达到某种目的,人们往往会在证词中歪曲、编造、隐藏某些关键情节,我们可以称之为利益相关的真相,非利益相关的情节则会如实描述。武士证词中,自刺后有人悄悄靠近,他甚至想看看是谁,因天色太暗(黄昏)不得见,最后被人拔刀。不管武士的证词如何歪曲真相,他自刺后这段情节肯定是可靠的,因为这段描写不可能利益相关,而且感受真切细腻,跃然纸上。这是本案的关键所在,这段描写可以断定凶器一定是匕首。强盗所说自己决斗而刺杀肯定是谎言,捕快抓人时长刀还在强盗身上。那么可能是强盗用匕首所杀吗?因为强盗和武士狼狈混战,双方丢失兵器,强盗慌乱中摸到匕首刺之。之所以撒谎用长刀是因为不想别人知道打斗的混乱、狼狈情形?这个解释看似勉强可行,其实身上仅中一刀,那么匕首和大刀的伤口从尸体上完全可以区分,可惜小说没有交代。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推断,强盗如果真的杀死武士,女人怎么会主动替强盗背黑锅?难道女人爱上了那个当着丈夫面强奸自己的贼汉子,义无反顾的站出来为他心甘情愿的背这个超级大黑锅?同样武士也不可能替强盗背黑锅,如果二人光明正大的决斗,武士力竭不敌而被杀,从武士道精神上来看也不为大辱,没必要替人定罪。可想而知凶手一定不可能是强盗,凶器肯定是匕首,而且在武士中刀后不久被人悄悄拔了。
  
   * 关于案情
  
  通过证词可以发现,女人被强暴,是案情分歧的分水岭。强暴后证词分歧巨大,甚至女人和武士的证词都直接从强暴之后开始的,值得一提的是强盗证词中对于强暴之前给予了很大篇幅的细节描述,以强盗的视角生动的给出了强暴动机:一阵风,现美貌,图美色。强暴之前大部分都是利益无关的情节,所以大概上可以判断强盗说了实话。强暴后到受害者死亡这中间的案情是关键所在,所以案情分析将从强暴后开始。女人的证词强暴后,欲解救丈夫遭踢后强盗离开。离开这点首先就可以否定,因为樵夫证词中,现场打斗剧烈,那么樵夫这个证词可信吗?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因为这是利益无关的,樵夫无需掩盖,二是因为现场是判官可以勘探的,也无法说谎。所以真相中,强盗和武士会经过一番打斗,然后武士被非强盗的人杀死:要么是妻子,要么是自己。对于强盗来说,杀被绑的武士易如反掌,武士被绑到能够参与打斗,是什么原因导致二人有决斗的机会呢?强盗给了我们一个原因:女人挑拨,但是强盗所说可信吗?我们暂且放下这条线索,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两人打斗时,女人站在谁的一边?按照常规思路,女人应该和丈夫同仇敌忾。若是如此二人对攻之时,只可能有两种结局。强盗胜,则武士必然被杀;武士如果胜,则以当时的情形和武士本身的身份,强盗必死无疑,而且女人和武士如果同心,恐怕强盗还占不了上风。即使女人和武士一起都不能占上风,那么武士万万没理由自杀,女人也凶多吉少。即使强盗有护花之心放过女人,女人也万万不会在证词中替强盗顶黑锅。再结合前面的推论,不论打斗结果如何,武士都不可能自杀。那么结论很显然,女人杀死了武士!注意武士死时,胸膛中刀,且仰面朝天。这一刀只可能是这个刚强好胜的女人亲手扎进的:缠斗中二人扭打一处,武士压制住强盗,僵持中女人愤怒的捡起匕首一刀杀死亲夫。女人惊恐中不知所措哭喊着离开了现场,强盗被这突然的惊魂一幕彻底吓呆,想追女人因为自己打斗体力不支和突然的惊吓而放弃,他实在没有勇气拿走武士胸口的匕首,因为武士正睁大双眼口吐鲜血直挺挺看着自己。慌乱中强盗拾起自己的长刀、武士的刀箭,狼狈不堪的向武士的马蹒跚而。此时一个黑影闪过,他瑟瑟发抖,脑海里不停闪过刚才惊恐一幕,蹑手蹑脚的走到武士身旁,看着眼前这个可怜的男人还没断气,他四处张望屏气聆听,看到胸前镶嵌着宝石的匕首在昏暗的日光下闪闪发光,这黑影颤颤巍巍伸出双手用力的拔下,来不及擦干血迹,便如丧魂魄一般迅速消失在无尽的竹林之中。
  
   * 关于女人
  
  女人受辱后,何以于丈夫反目以致亲手弑杀之?我们可以从心理分析入手,这个“刚强好胜,不严男子”的柔弱女子,竟当着丈夫的面被人强暴,她必定羞愧、痛苦、无奈、害怕和愤怒,她恨不能立刻把强盗千刀万剐。她虽然曾持匕反击,却终不敌强梁,此时此刻她想到了自己的丈夫,一个绝地武士!她不甘就这么让强盗得逞,她冲向丈夫想解开绳索,强盗早有防备将她踢倒在地。此时此刻,解救武士是唯一的希望,在这万难时刻机智的女人充满爱意的看着强盗说出了必须决斗方可随之的激将之法。武士和强盗的证词中都有提及女人“勾惑”强盗的内容,并且强盗承认自己彻底拜倒在了女人的石榴裙下,他看到了爱情之神向他招手;武士甚至对其电力十足的眼神极其不满,充满醋意。发展到这里,女人忍辱负重、顽强机智的把局面力挽狂澜,在女人的构想里面,剩下的就是自己伟岸的武士丈夫亲手杀死这个愚蠢的强盗!很可能此时强盗因为得到了爱情召唤的无穷力量,亲手用长刀割断绑绳,等待一场公平的,只为自己心爱的女人的决斗,这一刻这是两个散发出强烈荷尔蒙的雄性野兽之间的生死搏斗!不知道当时武士是出于何种原因,在这关键时刻退缩了。他轻蔑的嘲笑了这个失节的女人,仿佛陌生得并不认识,并认为这个女人不值得两人为之争斗,女人在心中还不如自己的桃花马重要,自己可以把女人直接让给强盗。强盗本就不想杀人,肾上腺素瞬间下降,幸福来得似乎太突然,突然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大家可想而知此刻女人是何等的绝望和愤怒了吧!女人如五雷轰顶,羞愧和愤怒指数上升,眼看着自己的命运以丈夫转手强盗而终止,这可怜而刚强好胜的女人不甘命运的捉弄,她愤怒的站到两人之间,数落起懦弱的丈夫不敢为受辱的妻子报仇;数落起胆小的强盗,不敢为心爱的女人两肋插刀。总之,在女人愤怒的耻笑和煽动下,强盗最先下定决心,抬起了手中的剑,武士被迫无奈拾剑对决。可惜打斗的过程相当狼狈,两个本来就无心对决的胆小鬼在这一刻狭路相逢,他们最后都打丢武器,赤手扭打厮滚在一起,缠斗中武士压住强盗僵持不决,眼看着占下风的强盗愤怒的女人突然疯狂地捡起匕首,迎面向着武士胸膛直刺过,稳准狠...
  上面的推论并非天马行空,没有根据。首先女人是忠于丈夫的。且不论,女人母亲的证词已有印证。我们从强盗诱绑武士后,强盗对女人诡称武士病急,此时女人才让强盗拉手急行。看到丈夫被绑瞬间,这个美丽而柔弱的女人第一反应是拿出匕首欲杀死强盗。这短短两个细节描写,把女人对丈夫的爱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所以武士关于女人背叛自己的证词显然是禁不起推敲的。社会地位卑微的柔弱女人在芥川笔下显然被赋予了更多的同情,与社会地位强势男权阶层的懦弱胆小、名不副实形成鲜明对此,是作者隐喻对社会制度的强烈讽刺和对当下女权现实的深深同情和无奈的控诉。
  
   * 关于武士
  
  武士的证词除了“明送秋波”、“被踢倒”、“被拔刀”外其他都在撒谎。武士的撒谎动机是什么?武士为什么会不屑于妻子的安危,在关键时刻选择绝情的抛弃?是因为看到“电眼”而吃醋后的报复?绝对不是如此简单!在日本,武士是一个很特殊和重要的职业,是日本历史独有的重要文化现象。武士所具有的武士道精神,核心就是基于一些美德如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只有通过履行这些美德,一个武士才能够保持其荣誉,丧失了荣誉的武士不得不进行切腹自杀。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武士道要求中每个方面的具体含义:
  义 :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勇 :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
  仁 :武士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
  礼 :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
  诚 :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
  名 :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
  忠 :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
  由上可见,如果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武士,故事的发展结局必然是强盗毙命,即使武士技不如人,力竭而死也并不耻辱,无需为强盗背黑锅。所以作者用意非常明显,无情的揭露和批判着武士道精神的外皮下,不乏虚伪、胆小、懦弱、无能之辈。小说中身为一名武士,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懦弱无能以及被妻子杀死的真相,编造自杀证词,意图维护、保全自己的武士完美形象和人格。徒有其名的胆小武士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苟且偷生,不愿替自己的妻子伸张正义,暴露了自己的自私、虚伪、冷血的本质,当然最终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为他的妻子不是一个普通的社会底层女人,而是一个“刚强好胜,不亚男子”的聪慧、坚强、伟大的女人。
  
   * 关于强盗
  
  强盗证词在强暴女人之后的情节描述有多少可信?强盗明明没有杀死武士,为什么要主动背黑锅?大家多认为强盗作恶多端、杀人越货,自知死路一条,故而以大无畏的强悍、义气、强力的形象示人。个人认为真相并非如此,捕快的证词有几个要点:1.强盗出名好色 2.上次抓捕过强盗 3.据传杀死过两个女香客 4.发现之时,强盗在栗田石桥上哼哼呀呀,认为是摔落马下的报应。通过证词发现强盗杀人前科其实并不能成立:1.杀死女香客,只是传闻,并非肯定的证据。2.捕快之前就已经抓捕过多襄丸,从后来情况来看,强盗并无大过,所以后来得以继续作案,证明并非身负多起命案的恶棍。3.虽然没有证据显示不是强盗所为,但从后面的证词中捕快信誓旦旦的认定强盗肯定就是杀死武士无疑的凶手可推断,眼见尚且为虚,听闻之事何以当真?4.从后面的情节中也可以知道,强盗并非冷血无情、强悍麻利的杀手,顶多只能算是一个爱美色的普通强盗而已。所以强盗背黑锅并非自己非死不可而强撑英雄,定然有其他不可告人的苦衷。联想到强盗被抓之时,倒在石桥上,被捕快轻松抓获,这是很罕见的。如果强盗真是杀人犯,怎么会如此之快就轻易落入官府之手(案发当晚初更)?所以我的结论就是:强盗爱上了女人,他目睹了女人杀死武士的全过程,在遍寻女人不得之后,陷入深深的单相思之中无法自拔,卖武士之刀换酒买醉,后醉卧石桥之上,被捕之后为了心爱的女人,勇敢的站出来承担所有的罪责。我的这个大胆的推论也并非没有根据,强盗证词中有一大段生动的描写:“听我这么说来,你们必定把我看得比你们还残忍。那是因为你们没看到她的脸庞,尤其没看到那一瞬间,她那对火烧火燎的眸子。我盯着她的眸子,心想,就是天打雷劈,也要娶她为妻。我心里只转着这个念头。我绝非你们大人先生所想的,是什么无耻下流,淫邪色欲。如果当时仅止于色欲,而无一点向往,我早一脚踢开她,逃之夭夭了。我的刀也不会沾上她男人的血。可是,在幽暗的竹林里,我凝目望着她的脸庞,刹那间,主意已定:不杀她男人,誓不离开此地。”这段描写可谓惊心动魄、入木三分,传神的再现了当时强盗内心彻底被女人所俘虏的心理过程。结合武士的证词和上面的分析,强盗确实是爱上这个魅力十足、妩媚动人的女人了,彻底无可救药。因为一阵风,让强盗看到了这个他生命中最美丽的女子的容貌,很可能在那一刻爱情之火已经点燃。所以他诱绑武士、当着武士面侮辱美人,强暴之后再甜言蜜语、百般解劝,希望通过这种极端方式让女人因为羞辱而屈服于自己。不过这只是一个设想,也可能开始强盗仅仅是垂涎美色而已,后面发展到女人主动勾惑才彻底拜倒在石榴裙下也不无可能。总之最后在女人施展迷魂之术后,强盗还是深深的爱上了女人,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爱上了一个错误的女人。因为女人的示爱只是她在绝境下无奈的选择,是等待致命一击前的致命诱惑,女人根本不会爱上这个粗暴、丑陋、强暴他的男人,女人对强盗只有无尽的仇恨和怒火。所以强盗根本就是单相思而已,在打斗中女人愤怒的杀死武士,错愕之间,女人失魂落魄的离,体力透支、惊魂不定的强盗没法追上心爱的女人。他拾起刀箭,骑着桃花马,心急如焚的四处寻觅那心爱美人的踪迹。夜已深,林中冷风嗖嗖如刀子般刮来,可强盗没感觉到冷,相反头上冒汗,头脑中不断的闪现女人的媚人容貌,我心爱的美人啊,你在哪里?我愿化作这黑夜中皎洁的月亮,照耀着黑夜中的你,不让你害怕伤心,陪伴着你直到永远!他不觉得饿,陷入相思之苦的他百无聊赖、不知所措、心急如焚,刚巧路过一个酒家,他卖刀买酒、一醉方休。醉如烂泥的他如幽灵般四处游荡,不知不觉在栗田石桥下重重摔了下来,疲惫的桃花马因为饥饿和口渴,自己脱开缰绳跑旁边大嚼起鲜草来。
  
   * 关于结局
  
  结局很自然的想到是樵夫拿走了武士心口的匕首,加速了武士的死亡,而且樵夫应该是整个事件的重要目击者。我们可以想象,樵夫天天早晨外出打柴,案发地又是极其偏僻之地,就在他每日劳作的区域附近。从强盗诱骗武士至此到最终武士被杀,这中间肯定是动静极大的。樵夫坦言案发地离山科大路一里余地,所以樵夫在自己熟悉的区域遇到这么大的动静,肯定是有所察觉。而且从诱绑到被杀,中间经过剧烈打斗,樵夫有足够的时间赶到案发现场,虽然不能确定究竟何时介入,但是可以肯定在某个时间,樵夫悄悄靠近案发现场,并且一直在旁惊心动魄地窥探着案情发展,他是整个案情发展的重要目击者。樵夫亲眼目睹武士突然被杀,女人和强盗逃窜,只剩下武士在地上挣扎,他本来可以上前救助垂死的武士,但是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自利驱使下,而且看到了武士胸口那把镶嵌着宝石的匕首,蹑足靠近的樵夫最终颤巍巍的用力拔出匕首后仓皇而逃,留下身后血流如注的武士无力的抽搐。说匕首值钱,也是有根据的。因为女人随身携带匕首,并不常见,所以多半是装饰精美的物件,刚好由这个“刚强好胜,不亚男子”的尚武女人所有。刚好樵夫也是属于穷困潦倒之类,在人性私欲的驱使下,樵夫拿走了值钱的匕首,也符合常理。
  至此,整个事件的发生的始末都完全已经串联起来,而且切合情理,能够很好的解释为何樵夫、女人、武士和强盗都会对事实真相进行歪曲、隐藏。樵夫作为案件的第一目击人因为间接杀人、顺手牵羊等残忍事实,固然不愿意透露武士之死的真相,而且证词中一口咬定没有凶器遗留现场;堕入爱河的强盗,一心只想念着离的女人,所以证词中自然隐藏了踢女人以及女人杀死亲夫的事实真相,夸大大义凛然的决斗场面,最后甘愿为心爱的女人顶替杀人罪责,这是这个聪明、胆小而又勇敢性情男人为心爱女人唯一能做的。虽然这不过是他一厢情愿而已,但是和女人的正牌丈夫-懦弱的武士相比,强盗居然还表现出了自己光明磊落、爱憎分明、勇于献身的一面,可敬可叹!女人身为最弱势的一方,在遭受强盗侮辱后又惨遭丈夫无情抛弃和嘲讽,心理崩溃的她最终愤怒的杀死自己的丈夫。她隐瞒了被丈夫绝情抛弃和杀死丈夫的的细节、动机,但是她自知罪恶深重,承认了谋杀亲夫的事实。被人强暴固然可恨,但是自己最爱之人在关键时刻不为自己伸张正义,选择了懦弱的逃避甚至对自己嘲讽侮辱,后者最难以接受,这种创伤比别人强暴不知道要厉害多少倍。在90年代初期我们可想女人在日本社会地位的卑微和弱势,即使放到今天这个性开放的现代化都市,遇到这种被人凌辱反遭嫌弃的局面,任何现代女性恐怕也难以自持而陷入崩溃。所以杀死懦弱的武士我个人认为从道德角度讲无可厚非,充满了深深地同情,也为这个不甘命运的勇敢、坚强、忠心、无畏的柔弱女子肃然起敬。武士因为自己的虚伪、懦弱、自私、胆小、冷血意外的被妻子杀死,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武士徒有武士职业和武士道精神其名,武士的证词从头到尾都是谎言,不仅如此,他还在证词中诬陷了女人的水性杨花、狠毒心肠,企图掩盖自己的恶行以保全武士崇高、正义、高贵神圣的职业。
  影片的结尾,黑泽明巧妙的利用一个弃婴的出现,将自私、贪心、冷血的路人和樵夫进行尖锐的碰撞,激发出强烈的戏剧冲突,这仿佛是导演借助这一戏剧情节替芥川龙之介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有力拷问,表达了自己强烈批判和尖锐的讽刺。但是影片不止于此,在和尚对于人性本善几乎绝望之际,黑泽明利用樵夫果决地抱养弃婴收尾:大雨之后,面露笑容樵夫抱着哭泣的弃婴迈着坚定的步伐离,刹那间乌云密布的缝隙间,几缕温暖的阳光热烈的包裹着樵夫,这一刻,樵夫完成了人性之恶的自我救赎,这也正是黑泽明留给芥川先生的答案。往往我们作恶之时因能够逃脱一时的惩罚而沾沾自喜,须不知永远都不会得到内心深处良知的原谅和善待,只不过有些人宁愿背负一生的内疚直到坟墓。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刘皇叔的一句话:莫以恶小而为之,以善小而不为。

竹林中的罗生门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竹林中的罗生门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竹林,生门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