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哥斯拉》影评:史上最不幸的怪兽

影视台词 > 影评 > :《哥斯拉》影评:史上最不幸的怪兽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哥斯拉》影评:史上最不幸的怪兽的正文:

   2014年是哥斯拉60岁大寿的生日,标准电影推出了1954版哥斯拉。其中有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小纪录片--《史上最不幸的怪兽》,讲述了哥斯拉诞生之初的故事。
   时间拉回到1954年,1954年3月1日,一艘叫做第五福龙丸号的渔船进入到比基尼岛附近海域作业,眼看满载而归。突然,一个巨大的蘑菇云出现在渔民们的面前。在归港的数天之后,船上总共23名渔民都受到严重的核污染。该事件在日本造成严重的反核运动,同时也给美国“城堡行动”的氢弹实验蒙上了阴影。不得不提的是,在1954年版的哥斯拉中,正是氢弹实验的缘故,令这只远古巨兽从沉睡中觉醒。
   哥斯拉正是冷战时期下反核思想的产物,它的影响是深远的,东宝公司在接下来数十年之内连续制作了多部怪兽题材的影片。在这里,我要介绍两位《哥斯拉》系列的制作者,一个是1954年版的导演本多猪四郎先生,目睹侵华战争以及广岛核爆的他,深喑灾难下人类的恐慌和渺小,于是他创作了《哥斯拉》,让这头怪兽传达出灾难性的恐怖。另一个是特摄之父圆谷英二先生,他利用城市微缩模型,以及让演员穿上怪兽的服装,用这种现在看起来很简单的技术实现了怪兽袭击东京的场面,也正是利用同样的技术,圆谷英二创立的圆谷制作所制作了无数中国人年轻人痴迷的《奥特曼》系列,而初代奥特曼第九集,正是奥特曼大战哥斯拉。
   回顾最初始的哥斯拉,那是一部具有东方色彩的影片,一个小家庭之间情感冲突,牵动了整个大事件的走势,这正是东方人长期以家庭为核心以小带大的理念。而最终芹泽博士选择与怪兽同归于尽,这种抉择更是基于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对于自杀,对于切腹的崇高信仰,即使没有刀,只是一只猛兽,还有自己研制的能溶解一切生命的氧气破坏装置。
   2014年,基于对1954年版本的改编,好莱坞又一次重拍哥斯拉,如何将冷战时代东方色彩浓厚的影片转化为好莱坞特效商业巨片,这成为在观影之前的一个疑问。在观影之后,我认为电影交给观众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
   核战虽然离我们远,然而核能的威胁仍然存在,这个命题尤其在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之后被广泛讨论。而这部电影中,怪兽袭击所导致的基美拉核电站泄露事件正反映了福岛事件,而这导致了老白饰演的核能科学家的丧妻悲剧。老白成为了犹如60年前芹泽博士的悲情人物,为了探究事件的真相,牺牲了自己。布莱恩科兰斯顿是个令人叫绝的演员,在看着自己的妻子被永远锁在大门之后的那一刻,他的泪奔告诉了我什么才是悲伤的极限。尽管只有不到半部电影的戏份,然而他向我们诠释了托尼奖最佳男主角是怎样养成的。
   如同60年前一样,这部大片又一次将感情的线索聚焦于一个家庭的身上,从老白的儿子带自己的父亲回家开始,他回家的路以及对自己妻子的挂念贯穿于怪兽穆托从西到东的袭击,一直到他与妻子相见,这条犹如东方电影的细腻的感情线才最终结束,而这种细腻的情感在好莱坞大片中并不多见。
   这部电影直到影片的末尾部分,都没有很多正面描写怪兽打斗的镜头,它很长的时间内都在渲染一种恐怖和悬疑的气氛,当大兵们追查穆托时,他们仿佛走进《异形》中的恐怖飞船,而当哥斯拉逐渐袭入旧金山,空中的飞鸟仿佛犹如希区柯克式的那群咄咄逼人的群鸟。虽然节奏缓慢,却营造出一种可以在经典影片中窥探到的紧张感。
   这部电影在挖掘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上也异常深邃,从始至终,人类只是这场怪兽大战的配角,因为他们太渺小了。由渡边谦饰演的新一代芹泽博士,在对待消灭怪兽,他选择了鹬蚌相争,正是因为他崇尚于自然选择中的弱肉强食。他相信哥斯拉是强者,而人类不是决定自然界命运的主人。当渺小的美国大兵,在阴云密布的末日天空中,划出几道腥红,响起的确是《2001太空漫游》人类进化黑碑出现时低沉的哀鸣,不禁感受到为伟大的大自然肃然起敬,而这种自然界力量的代表就是这只哥斯拉。
   相比于1954年版的浅显易懂,这部新版的《哥斯拉》在深奥的哲学上往前迈了一大步,但是让人感觉有很多地方悬而未决,只能从偏感性的角度感受到一种神圣和伟大。然而当哥斯拉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英雄垂暮,我们需要感谢这位怪兽为人类做的一切,即使他是不幸的,然而他注定是伟大的。他就是影史最有名以及最伟大的怪兽,哥斯拉!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看《哥斯拉》,看的是满满的情怀。小时候--大约是小学四、五年级--忘了是通过隔壁叔叔家的录像机还是某个地方台的电视节目,我第一次接触到哥斯拉,了解到这是一头小脑袋、粗尾巴、胖身躯、男高音功力不凡、一生气就喜欢喷火(后来才知道不是)的萌萌哒大怪兽。那时候断断续续看过若干集,心知不全,引为遗憾,后来在网吧翻找也无果,直到上了大学,念念不忘下,终于通过互联网补齐了整个系列,一看吓一跳,原来算上那部哥斯拉没有露面的艾默里奇版,一共竟拍过29部之多。至今我仍怀念那段无忧无虑的岁月,每天晚饭后嚼着零食,看一部哥斯拉,为它的每一次现身兴高采烈,不论故事幼稚还是严肃、乏味还是深刻,我尽情享受着目睹哥斯拉肆虐都市、童心被唤醒的美妙滋味。今年这部《哥斯拉》是系列第30部,又恰逢哥老诞生60周年,意义不可谓不重大。于是,尽管找不到小伙伴陪伴,又饱受热伤风折磨,我还是毫不犹豫冲进了影院。
  
  同样是地球的守护神,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哥斯拉比奥特曼更伟大。一来,奥特曼一贯被尊为宇宙英雄,万人敬仰,搏斗怪兽时大增精神动力,而人们总是谈哥斯拉色变,潜意识里把它当成不受控制的破坏者;二来,奥特曼隔三差五总要换人,留下一个个空窗期,唯有哥斯拉六十年如一日,守护地球,一次次挫败各路外星人和怪兽的攻击,虽死亦无怨言,大不了涅盘,还能顺便长身高。也难怪,哥斯拉毕竟是土生土长的地球之子,当然要比那些把地球当"第二故乡"的外星干儿子更亲近地球母亲。哥斯拉除了抗击外侮,也不时暴走,把人类文明成果当四旧乱砸一气,起初我对它的这一面印象很不好,后来才明白,并非哥老爷子生性残暴,而是在扮演上帝使徒的角色。这一点在平成、千禧年两大系列中已经变现得非常明显,哥斯拉不啻为对人类科技发展误入歧途的天谴式力量,促使人类反省自身的狂妄自大。在今年这部新版中,对此有很多鲜明的指涉,灾难片般的洪水席卷全城,旧金山成为死城酷似地狱的骇人景观,军方主张核弹打击、反而殃及平民的自打耳光行径,而两头穆托怪兽几乎就是人类自己的失误孕育的。哥斯拉的生存哲学其实很简单:地球是你们人类的,也是我的,但归根到底是我的;我不给的,你们不能抢;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你们有什么摆不平的,不必客气,开口就是,可你们要是胆敢涂炭家园,那就别怪我哥某大都市一日游了。
  
  人年纪大了,内心总会向善,花甲之年的哥斯拉更是如此,一出场就是花样潜水规避航母,表明了和平意图,战斗中也没有造成间接伤害。毕竟人类经过它60年来的训诫,已经收敛了许多,大卫?斯特雷泽恩演的那个强悍上将,也不像以往科幻片里那种怀着虚妄的自信、执意用铁血政策摆平一切、一意孤行搞到没法收场的大蠢蛋,他对诉诸核子手段的决定,是充满了踌躇和痛苦的,当然,这并未改变震撼教育的结局。该形象的变迁折射出,人类作为一个文明整体,已经比1954年疯狂试验核弹的那个岁月成熟了许多,对自然和科技也抱着更多敬畏的心态,不复万物之灵的妄自尊大。所以这回哥斯拉只是象征性地浮起军舰,警示一下就成了,没搞出半条人命。相反,它不遗余力拯救每一条生命,当军方炮火乌龙射向校车,哥大侠以身躯抵挡,并顶着猛烈攻击硬是避免破坏大桥,仅此一个集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三位先烈的壮举于一身的场景,就将这版哥斯拉的魅力诠释得淋漓尽致。
  
  片中最点睛的台词,由渡边谦饰演的日本科学家说出,人类轻视大自然的力量,必将遭到惩罚。唯有这个日本角色从头到尾通哥斯拉心思,与他相比,其他人都太过傲慢和自以为是,包括海扁王演的美国大兵,一开始也只把哥斯拉当成"一头怪兽",这一切都在昭示着"日本人更懂哥斯拉",值得注意的是,影片通篇用的是哥斯拉的日本发音Gojira,而不是更常见的美国单词Godzilla。但同时影片也表明,并不是只有日本人才能与哥斯拉愉快地玩耍,海扁王中尉担任最佳助攻后,与哥斯拉有一个意味深长的隔空对望,从后者的眼神里我们读得出感激,读得出无畏战士间的惺惺相惜,以及一个神对一个凡人意志与智慧的肯定与赞赏。影片的这番设置,不是没有意义的,历史上哥斯拉发源于日本,又逐渐被大洋彼岸纳入流行文化,它这一次从日本到美国的跨海之旅,正如它作为一个文化偶像,影响力传播全球的缩影,为六十岁庆生,再合适不过了。
  
  导演加雷斯?爱德华斯和我一样,年少时就对哥斯拉痴迷不已。他宣称本片就是拍给粉丝的,丝毫没有夸大其词。影片尽显哥斯拉作为怪兽王者的凶悍、高贵,独行骑士般的不群气质,甚至赋予它一种充满神性的光芒。哥斯拉的全身亮相,是一片浓雾中倏然现身,随后步态自若行走在大厦间,宛如一尊力挽人间狂澜的天神下凡;它的谢幕是招牌式嚎叫一声,纵身跃入海洋,那份出世的洒脱无羁,令所有西部片大侠除暴安良后的离开,令深藏功与名之类词汇,都显得苍白无力。片中的战斗风格充分连缀起童年的记忆,与飞翔穆托的搏斗,令人想起与三头金龙的经典较量,大尾巴精确的扫荡击杀,足以激起任何粉丝的喝彩,当它背脊片片亮起,口中喷出热射线那一刻,我禁不住欢呼鼓掌。前任几代哥斯拉就屡屡把我萌翻在屏幕前,如今本尊暴涨到107米,脖子缩短变粗,脑袋的造型借鉴了灰熊而变得更小,整个身躯更加宽厚粗壮,简直萌得不像话,越看越有种把它缩小抱回家当宠物的欲望。
  
  既然把哥斯拉当神来塑造,叙事就不能从它出发,因为那会冲刷它的高贵,动摇严肃的基调。观察老版电影,哥斯拉的视点越多(比如描写家庭温情的《哥斯拉之子》),越具卡通味;而那几部相对深刻之作,都是紧紧围绕人类展开,将哥斯拉描述为大自然的一份子。所以本片采用人类视角,从一群群线索人物的视点拼贴出哥斯拉的无畏之举,是十分贴切的。不过你若期待另一部《环太平洋》,必然会觉得不过瘾,好几次都是眼看要打起来了,镜头就切掉了。但在我这个哥斯拉粉丝看来,这是最大的优点,与穆托的较量,宛如神与魔鬼的圣战,我们这些凡人目睹一次足矣,怎敢奢望。换个角度,从制作看,这也是上上之策,试想,哥斯拉手短又不能高踢,招式有限,像老版那样动辄违反物理定律飞来跳,花样倒是丰富,却显得滑稽,而且对手没变,多场打斗难免雷同,故之前斗得遮遮掩掩,放在最后一场真容全露,迎合层层递进的观众心理。这场大战和影院内一样处于黑暗,意外给了3D发挥的余地,好几次我都错觉得士兵是从影院中翻滚爬起,跳到银幕上,以前老是诟病3D电影光线太暗,没曾想还有这等好处。总的来说,这部《哥斯拉》主打的不是规模宏大的破坏(虽然我对此不能更满意),而是以悬念、惊悚、亲情以及对哥斯拉几十年来的情怀装满两个小时。导演上一部作品《怪兽》,怪兽直到最后才现身,他对这种怪兽主题下公路片格局已经驾轻就熟,将《哥斯拉》演绎成了一场同样的人性征程。对于普通观众,本片打动人的是面对巨兽末日时的人类众生态,其中包含着对勇气的褒扬,对家庭的珍视,对善良品质的首肯,如果你是美国青少年的话,可能还会对征兵的主旋律产生共鸣;对于我等哥斯拉的脑残粉来说,这是一场顶礼膜拜哥大神的壮观仪式,一次目睹神迹的疯狂而乐趣无穷的终极体验。

《哥斯拉》影评:史上最不幸的怪兽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哥斯拉》影评:史上最不幸的怪兽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哥,怪兽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