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小孩不笨2》谈谈孩子的教育

影视台词 > 影评 > :《小孩不笨2》谈谈孩子的教育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小孩不笨2》谈谈孩子的教育的正文:

  心情又愉快又沉重地看完了整部片子。先说整部片子给我的感觉吧,这就是一部给人了周星驰感的片子“外表粗俗内里纯净”,有些剧情很令人感动,但有些桥段又过于狗血以至于有些假惺惺。看到中途有些过于老的段子甚至让我有种“怎么炒这种陈饭”的感觉,转念一想这片子是那么多年前的片子了,可能“新饭”就是从此而出的呢。总的来说算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片子了,这些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在几十年前,几年前,现在还是在未来,都一定也是使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整部片子基本围绕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是如何一步步把孩子引向了歧途,又是何种正确的教育方法把已经误入泥潭的孩子一点点拯救出来引入正道的。
   先说家庭里的问题。
   电影涉及了两个家庭,第一个家庭是杰利和学谦的家庭。这个家庭一共是五口人,爸爸、妈妈、奶奶、杰利还有学谦。先暂且不谈杰利和学谦的问题,从爸妈入手。爸妈都是工作上的成功人士,因为非常忙碌要挣钱养家所以几乎没有时间来管孩子。从影片上看来,他们总是对孩子做的好的一面表现出理所当然的态度,却一直死死抓着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批评而且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平时也没有提供什么语言上,身体上的正强化。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当爸爸过生日的时候,弟弟画了一幅爸爸半夜回来的样子。我认为这个礼物是非常有创意的,如果是我一定先会表扬孩子的观察仔细,用心,然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是不是我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以至于他只能看见我的影子?然而电影中的爸爸妈妈在看到这个礼物以后对其的评价极为淡漠而且没有进行任何的自我反省。至于哥哥给的礼物那就更是用心,还专门攒钱给爸爸买剃须刀,结果缺落了个“浪费!”的批评。想要的是表扬,为何孩子们都得到的是批评?父母的教育方式已经显示出极大的不合适。
   另外在生活中,孩子很多行为都是模仿父母的,电影中的奶奶多次提及很多细小的父母看不惯的行为都是孩子模仿父母的。就用饭桌上的手机来说,为什么学谦在吃饭的时候发短信,玩儿手机,父母虽然是批评了他,可是在批评的同时自己就完全没有做到。饭桌上不能玩儿手机但是父母自己本身就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离开饭桌没能和孩子们一起吃饭,这一点甚至奶奶也新潮地用了手机没能幸免。这其实会起到与说教目的相反的结果。批评本来是负强化,是在纠正一种错误的行为,可是连错误的行为都由大人用行为体现出来,这对孩子来说是记为不好的。
   在这个家庭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埋怨”。孩子在学校与女孩子牵手,担心怀孕,想知道孩子从哪里来,家人、老师、朋友没有一个给予了正确的说教与疏导。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妈妈埋怨爸爸,爸爸埋怨妈妈,两个人的和好竟然是由孩子绞尽脑汁来完成的。孩子的作业做不好,爸爸妈妈只会说,我为你付出了多少,我为你耽误了多少工作,我这个时候本来应该干嘛干嘛,应该挣多少钱。一味地强调这些你已经付出了的东西有意义吗,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生疏。也让孩子为了找够买爸爸一个小时的钱,竟然开始偷钱。这又是把孩子往不好的道路上引导,是父母没有关心孩子的思想所致。家谦犯了严重的错误,看黄片,打架,后来甚至偷窃,爸爸对旁人说“管到已经不知道要怎么管了”。在我看来,这个做父亲的根本没有怎么管孩子,如果说没有任何的正性强化,做的好的事没有表扬,只有在做了错事的时候才能得到家庭的关注,这其实已经是一种无意识的负强化作用了。有一个行为让我极为看不习惯,父母再找家谦谈话的时候,坐在沙发上,父母坐一边,家谦坐一边,这相当于是把父母和孩子的等级在无形中划分了出来,在已经无法交流的父母与孩子身上,这种强迫式的交流交流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对孩子的教育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对于青春期的叛逆的孩子这种交流可能甚至会适得其反。还有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人,即使是孩子也是有人权的,作为父母应该首要关注的是孩子的理由,而不是一上来就是体罚。这是做父母的一个误区。
   至于这个家庭的比较值得称赞的行为,就是父母的知错就改。在父母看见了家谦的网络日志以后,明白了杰利偷钱的理由之后,他们终于醒悟过来孩子们要的只是陪伴与心灵上的抚慰与满足感。这对父母是聪明人,也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明白错误以后改正的非常及时,赶上了杰利的演出,也及时把差点就失足的大儿子家谦拉回了正轨,后来的强化就是看见孩子有表现的比较好的地方就及时的表扬,表达出自己的感谢和爱。
   接下来说一下成才的家庭。这个家庭本来就是单亲家庭,父亲是没有文化的人,行为上也比较暴力。为什么孩子喜欢打架,而且打架比较厉害?除了遗传以外更主要的因素是模仿,父亲的行为在无意识层面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化,在别人做事不合心意的时候,用拳头来说话是比较方便快捷的行为。成才的父亲是典型的中国老式管教法的父亲,认为棍棒下出孝子(成才)而且对孩子没有表扬,只有批评。并不是因为他憋住了表扬,而是生活的不如意渐渐把他磨成了一个满腹抱怨的人,只能看的见孩子做的不好的一面。这里店里的老板娘可谓是整部片子的正面人物。整部片子有80%的正强化都是她给的。她能及时看见孩子们,员工们的优点,进步,然后给予及时的表扬,大胆地表达。成才父亲的改变,从表扬,买书包开始,但是毕竟因为多年的批评埋汰的习惯短时间内无法改正,导致父子俩的谈话最终不欢而散。我们作为旁观者都能看出这对父子间的爱,但是为什么当局者无法感觉出来?可能是因为父亲为儿子的不成材而着急,而儿子又很讨厌父亲的不管不问,只知道用暴力来教导所导致。
   不过在电影的后半段父亲的舍命救儿子表现出一个没有能力给儿子什么帮助的父亲唯一能帮助儿子的事情,和父亲那看似平淡实则深切的爱意。父亲的离也让成才在一夜之间成长。最终发奋努力没有浪费自己的搏击特长。
   接下来应该要谈到学校,学校里有两个主角,一个是校长,一个是符老师。校长是一个比较开化但是做事也是比较教条的校长,教育思想比较先进,但是在管理学校的方面又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老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是变化前后的符老师的对比。符老师在出事以前一直是一个非常尽责但是教育方法古板教条的老师,也不太招学生们的喜欢,但是在他明白应该充满激情地好好做好教育和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以后他对于学生的成绩也不再那么苛求,看见学生们的进步也是提出积极的鼓励,这就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正强化。当有一些改观,改变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赞美,会给人继续进步的动力。孩子们也会表现的也会越来越好的。
   联系自己的生活,我现在为止还没有有意识的地强化过他人。倒是无意识的强化过很多次。以前妈妈给我做各种好吃的,只要有一个菜没吃过,我就会说“哇塞,今天又有新菜,好开心哦~”后来我妈妈就越来越喜欢看“开发”一些新菜给我吃。这种属于正强化,这种正强化在我的生活中其实是很多的。我的家庭是一个与电影里的家庭完全不同的家庭。我妈妈是一个非常善于教育,赞美,鼓励人的一个母亲。每当我在生活中遇见一点事情我都可以和我的父母倾诉,听他们给我提的建议。但是最后决定性他们都非常尊重我的意见。当我在学习上有退步的时候,妈妈虽然没法直接手把手的辅导我,但是会坐下来和我一起分析最近的心境和学习的方法,态度有什么问题。当我的成绩有所进步的时候,父母都会很开心而且表扬我。这让我对学习充满了兴趣,而且与父母的关系非常的好。所以从我自己的经验和电影里的经验可以得出结论,强化是一个在教育方面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正确地掌握了什么时候不要强化,什么时候要强化,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我们才能更好的讲孩子引入正轨。
   这部片子虽然是新加坡的,但是也反应了中国的教育问题。有些争论是一直都会存在并且永远也争不出正确答案的,比如“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体罚”这个问题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作为个人提出的想法主要是取决于孩子。古语言:“因材施教。”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应该取决于孩子的性格特征,说白了就是他吃哪一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父母应该与孩子以什么方式相处”有父母是权威型,与孩子交往是带着父母的架子(咱们中国很多父母就是这样),还有的父母是兄弟型,孩子与父母没大没小,在一起像兄弟一样亲(国外的父母有些是如此教育的)。我认为,当中国的父母没法完全放下父母的架子与孩子打成一片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能够打成一片的领域打成一片。尽可能地与孩子交流感情,让孩子能自觉自愿切开心地与你分享他的心灵世界。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领域难题非常多。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有一颗爱孩子,心疼孩子的心,勇敢的表达爱意是我一直倡导的教育方法。我只希望有更多的父母能够明白,一味的严厉与责备并不能给你一个自信健康的孩子,孩子是要夸要赞美的。在教育中正强化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有用--所以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小孩不笨2》谈谈孩子的教育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小孩不笨2》谈谈孩子的教育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小,教育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