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V字仇杀队》思想、现实与我们

影视台词 > 影评 > :《V字仇杀队》思想、现实与我们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V字仇杀队》思想、现实与我们的正文:

  昨天晚上看的这电影,之后就有写影评的冲动了。无奈太晚,早上的时光又宝贵得不忍浪费,所以推到中午才开工。电影的细节就不提了,原因有二:一是篇幅有限,二是,我认为这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果真有看的想法,恐怕也不缺这两个小时的时间。
  (一)
  但是为了叙述方便,也不妨先给此片贴一个标签(当然标签可能遮掩了其他层面的真理),即大家普遍认为的反乌托邦式的/反极权主义的电影。说到极权主义,或许我辈常常会敏感地想到天朝。而且有网友似乎就特别敏感,评论说此片是西方人向中国人洗脑灌输意识形态而量身定做的,对此种和平演变的片子,应该坚决抵制(又是中国不高兴的阴谋论?)。看了这个评论之后,我几乎要笑了,此网友似乎不仅是敏感(心理学讲,你的痛处短处往往就是你的敏感之处),更是异乎寻常的自恋吧(西方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我中国而做的)。
  然而稍微有点常识的人,或者看过片子的人,都能发现,电影所呈现的,是地地道道的西方文化传统和思想价值,跟中国八竿子打不着,除非你像鲁迅笔下的狂人,把别人的一切行为都看成是想吃了你。且不说(其实我是想说)那优雅的戴着面具的(其实我们不都是戴着面具?)却倍受困难的复仇绅士,英伦贵族气质,隐忍而勇敢,高贵且智慧,宛如莎翁笔下的人物,连说出的台词也有着莎士比亚的范儿,这明明是为西方大众的口味而构建的,跟天朝有何关系?而片中的体现的思想,也是自启蒙以降,西方人耳熟能详的主权在民、自由人权理论,戴着面具的V在他的短片中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地地道道的西方式问题,或许不妨引用原文(中文译文):
  “在这块土地上,你们曾经有过反对的自由,有过思考和言论的自由。但现在你们拥有的只是胁迫你们就范的审查制度和监视系统。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这要怪谁?当然有些人要背负比其他人更大的责任,他们会为此付出代价的!不过话说回来,你们如果要找罪人的话,照照镜子就行了!
  我知道你为什么这样做,我知道你害怕,谁不会呢?战争、恐怖事件和疾病,曾经有无数的问题企图要摧毁你的理智,剥夺你的常识。恐惧控制了你,你在慌乱中投向了元首先生——亚当?苏特勒。他许诺给你们秩序,他许诺给你们和平,所要的回报,是你的服从和沉默。”
  其实,这就是西方人担心的典型的“大政府”的问题:政府变得越来越大,它以反恐为名,以国家安全为名,利用民众对这些事件的恐惧,冠冕堂皇地扩充着自己的力量,一步步限制和侵犯民众的自由和其他权利。这一问题不仅仅是担心,而是现实存在的。最近很火的“棱镜门”事件,不就印证了这种担心?美国政府以反恐为名,对公民隐私做了大量的审查监控,即便它宣称是只针对外国人,也在事实上难以站得住脚。
  这么看来,斯诺登倒是有与V类似的问题意识?
  但是,大政府问题却在实际上很难解决。在暴力机器如此发达的今天,个体的力量却如此渺小。即便民众有枪,也难以和政府武力对抗。当暴政出现,如果没有人权之类的自然法思想做抵抗,民众只能是如柔弱羔羊,不管沉默与否,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二)
  作者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的,即思想才是人民所拥有抵抗暴政的真正武器。所以,电影里反复提及,要记住思想,而不是人,人会失败,但思想仍会改变世界。面具之下,其实是一种思想,这思想是自由、公正、人权、民主,当然,还有复仇,还有呢?是圣经里说的:爱和希望。
  上有一篇王怡写的关于此片的精彩影评,评价说这电影只是体现了暴力革命(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反了乌托邦自己反而成了乌托邦,是“腰部以下的革命”。诚然,如果一部片子仅仅是宣扬民众要暴力推翻现有统治,用复仇来实现正义,那可能不仅不值得提倡,反而应当警惕。不仅是因为,手无寸铁的民众推翻枪炮和子弹的暴政,在现实中已经是一个童话,且以暴制暴的胜利不单是一个童话的结尾,更可能是另一个噩梦的开始。以史为鉴,法国大革命就是典型的代表,革命之后,原来的劳苦大众被压迫者成了更为残忍而丧失人性的断头台的操控者。我同意王怡的观点,但我同时认为王怡是误会或者是为了自己的为文观点选择性忽视了影片对爱和希望的叙述。
  确实,正如朱苏力老师所说,复仇是appealing的,你在看《教父》的时候,看到复仇的血性场景一定是热血沸腾的,因为这触动了你内心深处的某种本能。而这种本能恰恰不是理性的反应,是值得怀疑的——我们要质疑,暴力的后果是什么?V确实是被仇恨占据心灵的,但他最后他发生了转变——电影的思想也由此升华。“我苦苦追寻了二十年,只为这一天,其他的一切都不存在了,直到遇到了你,一切都改变了,我爱上了你,伊芙,我本来不再相信我还能爱。”而同时,伊芙对他的复仇观的反对,“God is in the rain”的开悟成圣,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认识到了仇恨的胜利可能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所以他说:
  “我所有的东西:我的家,我的书,暗影长廊,这列火车,我都留给你,让你自由处置……再没有诡计,再没有谎言,只有事实。事实是,你让我明白了,我是错的,明白了扳下这个开关的决定,不该由我来做……因为这个世界,我是其中一部分的世界,我帮助塑造的世界,将在今晚消亡,而明天,将是不同的世界,该由不同的人来塑造,这个决定应他们来做吧”
  也就是说,V原本是不必死的,但是他最终意识到,暴力之后,可能的结果是他成了新的领袖,新的革命“老大哥”。但是,满腔仇恨的他,那个只会革命的他,缺乏新的思路领导民众过上新的生活。因为在暴政和战争时期,人们需要希望;但是在和平时期,人们需要的是爱。所以,凭借他的运筹帷幄,本来不必死的V,同他的时代一同死,这样看,电影已经升华,而不是停留在暴力革命的水平,电影最终回归了对爱,对自由,对人性的歌颂和赞美,最后的胜利,成为人与人之间的博爱的胜利。相比之下,回溯我朝历史,令人感慨良多。革命和仇恨,在革命胜利之后,成了生活的主旋律,最终造成了人间悲剧。
  无论如何,爱和希望,是电影所体现思想的最终皈依。而在电影中,最后的革命也不是暴力的。士兵们没有把子弹射向自己人手无寸铁的人民,反而成了一场狂欢。被炸药炸毁的,只是旧世界的象征,而不是一切文明。炸药达成了它当初被中国人发明时的功用——成了一场胜利的焰火表演。
  (三)
  但是这不是结束,而恰恰是真实的开始。电影是电影,现实是现实,在现实中,我们常常面对的,却是西方思想家们早就提出的悖论:乌合之众。即普通大众往往不是理性的,而是易受煽动的。多数人往往对真理和正义不感兴趣,而只会逆来顺受。常常是少数人保持清醒,能掌控时局,但是他们也会做出恶事。
  从电影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如果没有V的基督山伯爵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民众只能是沉默的大多数,满腹牢骚而无法对现状做出改变。可问题是在现实中,很少有V这样的人物,比如说斯诺登,他做出了震惊美国政府的反叛,但他远不是什么英雄,还需要各种其他政府的庇护。而且精英们似乎都和体制同流合污或者妥协了。
  乌合之众是说,大众已经很难聚集起来,也很难有人能够启发民智,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民智。即便是所谓的“民智”被启发了,也是因为利用了社会心理学,调动了无理性的群众的集体无意识,比如电影中V的利用电视和面具所做的宣传,就体现了这一点。这样可能的结果是,革命之后,群众的脑子中被塞入了另一种意识形态,虽然代替了原来的意识形态,但仍然是教条的、僵化的、排他的,用来对抗歧视和不公正对待新的异见者。
  这或许就是刘小枫们也发现的问题。真理往往是难以把握的,尤其是对大众来说。所以,回溯至柏拉图的传统,似乎我们需要隐喻的和真实的两套历史。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研究隐喻背后的真实的历史和政治,老百姓只需要知道官方宣传的政治和经过篡改之后的历史就可以了?
  真的可以是这样的么?我不知道,不知道这算不算精英的自负态度。但至少我相信思想的力量,我相信民众需要是有态度的。我们,也应该表达自己的态度。不要用乌合之众来贬低我们激昂的情绪,那不重要,那并不是我们人民肤浅的印证,而是人民群众力量的表现。看完这个电影,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疑问:Who was V? 套用电影的回答:He was Edmond Dantes. And he was my father and my mother. My brother. My friend. He was you and me. He was all of us.
  V其实就是We.或许我们现实中已经不能用手无寸铁来推翻暴政,我们也没有能力获得真理(呵呵,那些自视为精英的人就能获得么?),但我们必须坚持和恪守爱、公平、正义、希望,我们应当且必须向一切非正义和企图欺骗愚昧我们的人和组织,表明我们的态度!

《V字仇杀队》思想、现实与我们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V字仇杀队》思想、现实与我们来自微语录网,更多《V,我们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