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致青春,致什么

影视台词 > 影评 > :致青春,致什么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致青春,致什么的正文:

   首先,我承认自己没有看赵薇导演的《致青春》,只是在网上看了预告片,而且是在上映了很久后才看。画面确实和我想象的不同,大量复古的元素,快节奏的剪辑,让人感受到青春的仓促与回不。看完后,貌似只记得韩庚的学生造型的一个侧脸,不过倒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微电影:一个福建的男生因为热爱绘画不顾父亲阻挠做了北漂,然而,在北京的生活不尽人意,作品没人要,有一次刚画好要交的作品还被无知者抢走。最终不得不坐上回家的火车,在火车上,汶川地震的消息从广播里传来。同时,一个河南的女大学生在校园里过的也不容易,因为疾病她的眼睛即将看不到这个世界,终于有一天她决定在能看得见的日子里外面看看这个世界。男生回到家后,男生的妹妹一直问他在北京画的画怎么样,他只好含糊其辞。妹妹以为哥哥画的真的很好,想帮他办画展,却不知道怎么做。有一天在街上男生的妹妹遇到了那个女大学生,女生让男生的妹妹帮她拍了张照留念,男生的妹妹问她如何帮哥哥办画展的事,女大学生说可以把作品寄往绘画杂志社。于是男生的妹妹背着哥哥把他的作品寄往了一个绘画杂志。男生知道后非常沮丧,一人独自到街上发泄。他带着收音机坐到了一个花坛旁,收音机里还在播放着灾情的消息。这时,女生出现了,她让他帮自己照张相,男生欣然接受。谈话时说到了地震,女孩说她会四川,男生说他也许也会,于是互留了电话。女孩走后,男生接到了杂志社的电话,他的作品被用了。看到这里,可恶的广告出现了。后来?我也没看到结局,只记得有一段主持人采访这个微电影导演的对话,导演说后来他们俩并没有在一起。至于地震的这个元素,导演表示是为了展现一种对比,即在一种大灾背景下的个人的生活。
  
   再说我为什么没有看致青春,一方面是最近囊中羞涩,另一方面我看了情节介绍,也许是我没仔细看的缘故吧,竟发现和上课时听过的广播剧《致我们终将逝的青春》无异,顿时少了新鲜感,再加之扑面而来的强势宣传,让我丧失了那一份也许本就若有若无的兴趣。后来在上看到致青春的评分是7.1,已有近十万人参评。说实话,我不清楚这个分数是否准确,但主观地说它符合我心中的评分。
  
   现在,再来说说致青春,到底要致什么。青春是什么,一千个“青春”可以给出一万种答案,因为每一个人的青春都是丰富而不可复制的。我自己呢,以往觉得青春真的如同一场华丽丽的旅行,重要的不是终点,而是沿途的风景。而今,我以为这句话很是华丽丽,而青春是否华丽,我没有确切的答案。白岩松曾说过,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我想这倒是句大实话。有一点不得不说,虽说青春是各异的,但大部分中国小孩的青春的主要时间无非是在不断的上学和升学中度过的。而我无可避免的是其中之一,不论我想不想,这不是我能选择或者说我没有勇气选择。既然,我是一个大学生,那我就只能谈谈我所了解的青春,学院式的青春。有老师总结大学四年的生活归纳为鲁迅先生的四本书: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朝花夕拾》,大四《伤逝》。这大概也完全可以用到青春这可话题上吧,只不过这些关键词会打乱顺序。我们彷徨,往往在醒着的时候;我们呐喊,往往在梦着的时候;我们朝花夕拾,往往在醒着的时候;我们伤逝,往往在梦着的时候。所以,仔细想想青春无非就是游走在醒和梦之间的一场睡眠,醒的时候疯狂,做梦时更疯狂。
  
   哎,写至此,突然有一丝悲伤袭来,不是说青春应该忧伤么?那个谁说的?不记得了。
  
   最近又开始听许巍、黑撒,《这座古城》、《执着》、《浮躁》,我才发觉年近半百的许巍再也不是那个唱着《曾经的你》的许巍,也许他的青春已经过了。黑撒在歌中唱到:你是否热爱这个你存亡的时代,在物欲横流中玩命的追逐成败,也许我的本质其实也和你一样,但我还是要假模假式的在这儿唱上一场。当青春融入时代,当我们的青春融入当下这个以消费主义为核心的时代,一条条青春被资本腐蚀,即使假模假式,又有几个人敢愤怒呐喊?友情不是青春,爱情不是青春,狂欢颓废不是青春。充满力量的保持自我,继而收获友情、爱情、悲欢才是青春。
  
   当我正对那沉睡千年的古城,当我正对那坍圮却依然雄壮的城墙,致青春,不过是场春梦罢了。

致青春,致什么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致青春,致什么来自微语录网,更多致青,什么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