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致青春》朱小北为什么就得是同性恋?

影视台词 > 影评 > :《致青春》朱小北为什么就得是同性恋?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致青春》朱小北为什么就得是同性恋?的正文:


  文\灰烬 from 边边小组
  
  《致我们终将逝的青春》(下文简称《致青春》)是五一档的热门影片,风闻影片中有个T样的配角朱小北,再加上赵薇执导,王菲片尾曲,八零后怀旧情结等等卖点,笔者也不能免俗地伙同几个青春即将逝的拉拉友人前观影以回顾我们的“青春”。
  
  
  朱小北是谁
  
  朱小北,乃是《致青春》主角郑微的大学同寝室舍友兼好友。此人片中着墨不多,但短短几个情节即呈现了一个自尊心强烈男孩气的女生形象,如出场前另一舍友黎维娟对郑微带着五分八卦,三分警醒,二分不屑的态度说:“我们这还有个帅哥呢”就开始勾勒出一个短发、热爱运动、身材纤细,无前凸无后翘更无事业线,重视友谊,家境不佳,自尊心强烈却又务实奋斗的“假小子”。
  
  
  我们都认识朱小北
  
  《致青春》带动观众的思绪回到了九十年代末期的大学校园,那是个BP机、公用电话、红白机、无网络无个人电脑的年代。而笔者作为21世纪头几年才开始大学生活的八零中一族,却也感到了几分似曾相识。回想起从中学到大学成长经历中朱小北这样的“假小子”可以说源源不绝层出不穷,她们或曾暗恋女老师或曾与舍友出双入对或曾潜心学习不问感情,或曾与男同学称兄道弟或曾爱好坐床观看异性恋A片;多年后的她们或已嫁做人妻有儿有女或已伙同男伴出国深造或已事业半成恨嫁相亲,当然也不乏如笔者本人般的性少数:同性恋、酷儿、双性恋,不一而足五花八门多彩多姿……她们的共同特点无外乎是,在学生时代曾经不那么有所谓的女性气质罢了。
  
  
  “假小子”真的等于T?
  
  “朱小北这个角色,从装扮上、气质上无不在说明她是T。”——引自《朱小北为什么得是异性恋》(下文简称《得是异性恋》)一文。这点上,笔者和《得是异性恋》一文作者存在一定分歧。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T(即Tomboy,在中国大陆同性恋亚文化语境下指女同性恋关系中较为主动的一方)的装扮、气质真的存在固定标准吗?为什么男孩子气的女生就一定得是T呢?从笔者刚上大学时曾对不止一两位十足十“假小子”动心后赫然发现人家是异性恋的受挫经历来看,性别气质和性倾向真心没有必然关系啊!同时,“娘T”、“奶T”、“爷T”、“铁T”等等多元身份的存在,难道还不能说明T并无一定之规吗?如香港出柜艺人何韵诗,穿裙子、化妆、留过长发,她的性别气质和朱小北迥然不同,她就不可以是T吗?由此可见,T和“假小子”不过是交集关系,有不男性化的T,也有不是同性恋的“假小子”。
  
  
  谁在为难朱小北
  
  观众看到的朱小北喜欢的男生从来没正眼瞧过她;她的舍友背后八卦她是“帅哥”,当面呵责她能不能把头发留长点;她不情愿地被男同学称作“哥们”;她学校小超市买东西被无端指责是小偷。我们没看到的朱小北也许不敢上女厕所,不敢独自女澡堂,女生排挤她,男生视她为异类,就算顺利本科毕业后考不上研究生,找不到好工作,因为没有老板愿意收一个不男不女的女生。扪心自问,困扰朱小北的真的是她有可能是同性恋吗?还是她那与社会观念中传统女性形象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外表呢?朱小北显然知道是什么为难了她。于是,多年后的朱小北赫然变成了职业化的女性形象,成为了一个幼儿培训师,或许对于看惯她假小子外表的观众们有些别扭,但影片中的学生家长们似乎很吃这一套,她的事业一副红红火火的样子。
  
  
  朱小北是什么恋
  
  朱小北真的是异性恋吗?其实片中朱小北曾笑嘻嘻地赞誉过文艺汇演时舞台上一个女生身材好,而其他舍友注意的却是舞台上那个女生的脸和她的八卦。她究竟是什么恋,她喜欢一个人在乎不在乎性别,也许只有她自己清楚。我们以及那些为难朱小北的人,看到的只是她脱轨的外表与众不同的气质。如《得是异性恋》一文中所述,她“她聪明、活泼、好运动、讲义气、不拘小节、不勾心斗角”,诸多可贵品质积聚于一人身上,为何却造成了朱小北被迫退学,改名换姓生存下的结局?确实,如果她是同性恋,有女同性恋和部分百合男(爱好拉拉的异性恋男性)欣赏她,但她的境遇会得到改善吗?她的舍友不再呵斥她?她不再被视为异类?直到最后才发现,只有朱小北是男性,她才不会受到异样的看待,因为这个社会似乎只有生理男性才可以当之无愧地阳刚,尽情地“男性化”。朱小北是什么恋在公共生活中大多时候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她无时无刻不显现的外表、气质、行事风格、社会身份有没有符合社会性别观念中对女性“温柔、柔弱、委婉、谦虚、锋芒内敛、甘当配角、外表阴柔等等等等”的想象,当然,这种想象更包括“异性恋”。
  
  
  朱小北做错了什么
  
  朱小北是你,是我,也是她,每个人都认识假小子朱小北,她是个好人,她就是爱穿得帅,她就是活泼好动,她或许喜欢男生或许喜欢女生,她就是不喜欢化妆穿裙子,她究竟做错了什么?香港歌手黄耀明出柜时唱的那一曲《禁色》“愿某地方,不需将爱伤害,抹杀内心的色彩”,愿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愿男性化女性化这样的词汇慢慢消失,谁说男人不可以阴柔,女人不可以阳刚?因为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男和女,也不是同性恋和异性恋,而是理科生和文科生^-^
  
  
  结语
  
  如果不一样的人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世界或许就会不同:2012年黄耀明的出柜引发了香港公众人物出柜潮,2013年央视春晚“撑同志反歧视”的亚主题让网友们津津乐道,近期《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拉拉伴侣让多少年轻人在影院中恍然大悟,不复存在的广电总局禁止同性恋影像的禁令出现松动。但几乎就在同时,北京出台单身者不得够买第二套房产的规定,《致青春》中展现了司空见惯的用人单位无理由不招聘女性的场景。拉拉是性少数,是女性,大多是法律单身者,是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者。拉拉让人看到后,是不是还可以再做些什么?

《致青春》本就是一部主打怀念的电影,为引起人们的共鸣,连赵薇也坦言,她的确是奔着商业片来拍的,虽然偶尔夹点小文艺,但拍的时候思路很清楚。"引起共鸣"这一目的《致青春》达到的很好,在形形色色的人物里,确实让很多人都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影子,然而除此之外,对于"青春"的解读,影片更多的只是"表现",而没有更为深刻的反应和阐述了。
   说完遗憾,我便实在忍不住写写自己的个人感触了。我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发现几乎周围所有看过的人都会莫名奇妙的发些没有营养的"感慨",大多在说心里堵得慌不知说什么好之类的,这其实恰好印证了上一段我所说的遗憾,但它虽没有特别鲜明的阐述,这样朦胧的表现也许更值得讨论。
   我本就是一个太容易入戏的人,第一个泪点落在郑微主动要求上台演唱《红日》之时,她高举的右手,在千万人注目议论之时眼神坚定又绝望地直指舞台,那一身的冲劲和执着让我想起自己也曾做过的那些自以为很有勇气并且意义重大的事时,眼神不知有没有她这般坚定。她的简单直率、敢爱敢恨我们都曾拥有,或也必定见过身边有这样的人,为自己的坚持拼命争取、证明。后来的后来,当郑微褪一身的稚气,变得干练、理性,她开始相信"这世上除了爱情还有别的呢""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好似青春于她已逝。真的逝了吗?当她对林静不辞而别,坐上满载金黄玉米的卡车之上时,从她赤裸的双脚和嘴角扬起的微笑足以看出,原本她以为只属于青春的那一份对爱情的信仰和追求仍未死,她心里仍可以是十八九岁的青春模样。
   阮莞和黎维娟是两个极端的表现,一个对爱情至死不渝,用全部的青春甚至生命卑微的爱;一个对爱情无比现实,为了好日子宁愿嫁给五十多岁的离婚老男人; 你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给她们二人下决断。"女神"外表下是很傻很执着的苦恋,阮莞陶醉于美好浪漫的小爱情中;黎维娟看似俗气的外表和思想下却真正道出了这社会无比悲哀的现实。罗曼蒂克不见得多幸福,俗气的处世态度也是另一种获取幸福人生的密码。
   朱小北令人印象深刻。她总是一副男孩子的打扮,以至于连她暗恋的男生也没把她当过女生,然而这样一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女孩内心却极为敏感和自卑。这其实也反映了我们周围的一些人。他们的内心敏感脆弱,心上满是疤痕,一旦揭开一点就会一大片一大片的蔓延开来,痛彻心扉。她选择改变姓名,甚至面对老同学也不愿承认,一丝波澜也不浮现,这样的人不知有多少。 然而社会对他们往往也不尽公平和宽谅。总以简单粗暴的方式理解和对待他们。
   其实我一直觉得电影里最幸福也最悲哀的是曾毓,她心气儿高,才华与能力并重,家境也不错,但面对同样才华横溢勤奋踏实的陈孝正时,她却没有勇气坦白,只能眼看着一个任性淘气的、在她看来完全配不上的郑微将陈孝正夺,自己甚至为了他放弃了公派留学的名额,却始终得不到他的真心;后来,曾毓嫁给了家境相当门当户对的许开平,看得出来,两人婚姻幸福,还带着儿子听教育讲座,然而如今的生活绝不是青春时所幻想的那般有一个知心识意的男人全心爱她、夫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生活吧。青春远,她空留遗憾。
   老实说,我觉得韩庚把林静演的不是太好,性格还不够鲜明。林静在我心里应当是一个成熟、现实、对爱情自私的人,他寂寞却压抑内心的情感,他不敢放手爱。到最后,郑微问他[你爱我吗?],他的回答也仅仅是含糊抽象的,因为他爱自己胜过爱爱情。他的青春在追着录取通知书满街跑的时候,那时他的脸上是那么干净柔软的笑容。
   赵又廷饰演的陈孝正也极具典型。他说他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大楼,容不得一厘米的误差,他却因为这样苛刻的精准度而失挚爱,失良知,失曾经令郑微痴迷的、独特的陈孝正。曾经在小花园的凳子上也要铺上书才肯坐的他,可以穿着白裤子直接坐在满是灰尘的楼梯上;曾经厌恶吸烟的他,也开始吞云吐雾,他终于还是变的跟其他人没有什么分别,与真正的自己渐行渐远。
   舒洁戏份不多,我却对她的一句台词印象极深:你可以和你的简爱在一起,就当我是阁楼上的那个疯女人好了。她的爱浓烈而又疯狂,令人窒息。
   在王菲演唱的主题曲中,有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是着名昆曲《牡丹亭》中《游园惊魂》的一句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杜丽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春心初动,如一池春水被乍起的风吹皱,但青春如这园里盛开的花,终要付予断井颓垣,其悲凉之情跃然心上,也很契合影片的主题。
   人人都有青春的遗憾,就如林静幻想自己当年能够出现在郑微等待的车站;曾毓怀念自己与陈孝正的点点滴滴一样,我们也总尝试回忆曾经的某个时刻是否有另一种可能,却常常忽略是什么让我们最初与真正的自我背道而驰,仅仅是那个没有露面的车站,或者不敢说出的表白?青春离奇如此,我们能做的仅是怀念而已吗?
   我不信。青春中免不了要有勇气和后悔,有爱与背叛,有关怀与挫折,但对于生命如浪潮般的冲洗和命运的种种安排,我知恩,并且感激。即使偶尔也会恍惚间回到那遥远的一隅,但我清楚知道,青春离奇,我不后悔。

《致青春》朱小北为什么就得是同性恋?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致青春》朱小北为什么就得是同性恋?来自微语录网,更多《致,恋?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