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王的盛宴》观后感:韩信很纯真,刘邦很可怜

影视台词 > 影评 > :《王的盛宴》观后感:韩信很纯真,刘邦很可怜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王的盛宴》观后感:韩信很纯真,刘邦很可怜的正文:

   对于电影拍摄手法、技术技巧之类我完全不懂~~虽然也有局部逻辑不太通常的地方~~就只来掰一掰每个人物身上投射了那些事或者哪些人,给予了什么样的政治期待~~有点大气,但是大气的不够彻底,不完 善~~胡乱掰一掰~~
   正因为“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看完该片的最大感受是主创对这段历史以及人物的重新解读,对这几个历史人物的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最爱韩信和项羽、同情刘邦、 怜悯张良与萧何。
   导演认为项羽是一个贵族,正所谓”三代才出一个贵族“,这里的贵族我感觉映射的是西方的贵族精神,不追求专制,追求的甚至可称为民主(尽管不是今天的民主),因为项羽灭秦进入秦城之后,没有成为中央集权的皇帝,他的身上没有任何的贪欲,而是将天下均分,让各国的人说各自的话,让万物回归自然本性,发展出各自的个性,给与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那么,这是否可以看做是对当下社会/文化/经济领域的过度行政干预,一刀切的一点控诉呢?比如广电总局~~所以说主创是很喜欢项羽的,给他一个光明磊落的行事风格,给他一个视权力和金钱如粪土的品格,总之,他是一个高贵的、高尚的的贵族。
   再来掰一掰刘邦。把刘邦出身于社会底层,尽管他很也很聪明,但是正如马斯洛所说人的需求是分层次,如果低层次的需求没有满足是不可能追求更高层次成就,所以刘邦贫贱的出身注定了,他所追求的东西跟项羽从一开始、在根本上不是一个层级上的,也就说只有衣食无忧,才会有政治上的追求,可是他有能力追求一些东西的时候已经48岁,注定了他不适合成为一个开明的政治家,也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政治抱负(说到这里我再插一句,对政治抱负的理解,我认为真正的政治家一定是以追求社会总体向好、向前发展、以名留青史为终极目的的,这也是为什么西方民主政治的政治家都是至少中产阶级以上出身)。他也深知自身没有什么真材实料,论谋略不如张良,论领兵不如韩信,论胸怀不配给项羽提鞋,论手段狠辣远不及吕氏,反正各种先天不足吧~所以他拿到权力和地位之后,自知控制力有限,每时每刻在做的是什么呢?害怕,整天战战兢兢,寝食难安,害怕失,就更别谈政治抱负了。这也印证了历朝历代的白手的开国皇帝很难成为圣君,一般要到儿子甚至孙子辈,才会出现什么盛世,也印证了草莽起义最后几乎都变得荒淫无道的道理,比如义和团、李闯、太平天国、陈胜吴广等,这是人性的弱点,与聪明才干无关。对刘邦那真是深深的同情,害怕成为了精神支柱,和逆谋者斗争成为生存的意义和动力,所以安排韩信一死,他就死了(尽管历史不是这样的),对他是无比的同情和怜悯。
   然后再来侃一侃韩信这个人物。不管历史真相韩信究竟是怎么一个人物,在这里面,韩信的能力毋庸多言,关键他是个忠诚、率真、甚至可以说最单纯的一个角色,对刘邦怀有深深的敬慕,暧昧点可以说是依恋爱慕也不为过,只因为刘邦那无意无心的回头那一眼,便无可救药的沦陷,纯粹的心却遭遇了善变的心,注定了以悲剧收场的可叹命运。注定遗憾的宿命,才显得无比凄美,与张良和萧何的半吊子人生相比,年轻,所以无畏,无惧,虽死,却彻底绝美。
  再来说说张良和萧何。很精,却抛弃了人性,选择了生物意义上的生存,苟且偷生,懦弱,胆小,老态龙钟,所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说的大概就是这类人吧。让我想起了郭沫若,真的与才华无关。
  最后说一说吕后。说成功男人背后有一个女人,她大概就是大boss,总导演,总策划,集合了以上所有人的长项,却更高一筹,绝对的理性,绝对的忍耐力,任何可能都被她洞悉,并提前绝不手软的虐杀于摇篮之中,绝对是一个保守派。后来想想,这些角色在当近代史上似乎都能找到对应,至于谁,大家可以自己推。
  这部电影场面的厚度和壮阔都够了,人物的表现也算到位,但是感觉链接不太顺畅,还有些多于的部分,比如那个戚夫人(如果用来表现刘邦的无道似乎也不必),逻辑不太完整,比如项伯、韩信、项羽帮刘邦的理由怎么来看都不太成立,还有那一会儿严肃一会儿俗语连篇的混搭台词,乱七八糟。不过,古装、历史题材的电影,近几年出的真不少,除了场面,基本都是空壳子,这部电影挖一挖还有点意思,仍然觉得大环境太重要了,这样浮躁的大环境,不适合搞商业片也一头扎进来,能出好片才怪!

《王的盛宴》观后感:韩信很纯真,刘邦很可怜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王的盛宴》观后感:韩信很纯真,刘邦很可怜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王,可怜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