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寒战》:二次观影后的剧情分析

影视台词 > 影评 > :《寒战》:二次观影后的剧情分析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寒战》:二次观影后的剧情分析的正文:




  这是我第二次看《寒战》。
  第一次看完《寒战》后,回家的路上梳理了下剧情,主要有三点疑问:
  一是最大的Boss是谁。电影快结束的时候将彭于晏饰演的副处长李sir的儿子推到了台面,但是显然单凭他192的智商,银鸡头奖毕业,EU成员,副处长的儿子中任意一点都不可能策划这么大一单案件,而且贯穿整个交赎金过程耍得警察团团转最后都没有暴露那个人依然身份未明,谁是幕后大佬很难说。
  二是整个案件的动机。按照电影里彭于晏跟梁家辉结尾处对峙的场景来分析,这整个事件是为了让梁家辉坐上警务处处长的位置。他们想凭借这个事件让另一个副处长刘杰辉(郭富城饰)下台,然后李sir收获失枪拿回赎金立下大功,坐上处长位。但是从电影里来看,李sir并不知情,那么这么大一件事哪来的好处呢?没有好处又哪来的动力?
  三是烟花那场戏。突然跑出来的O记前成员是谁?那场匪夷所思的Michael,Albert,O记前探员的戏是个什么意思?
  
  第二次看也算是带着疑问看了,所以有些条理还算比较清晰了。
  
  关于Albert的倒戈。电影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出演职表,反倒交代了下基本关系。Albert是李sir的手下,但是之后站在了刘sir那边撤消了李sir“寒战”行动总指挥的职位,理由是出于“法理”的考虑。但是仔细想来,跟刘德华饰演的安全局局长陆先生到访警察局总部应该有莫大关系。当时跟踪EU成员失败,捉了一批南洋人,Albert正在审犯,采取的手段并不合法,用湿毛巾贴在犯人脸上让其无法呼吸,再逼供。所以作为一个要读法律博士熟悉法律的人来说,安全局局长的到访也像个警钟。当然Albert应该也不是很赞同李sir让香港进入二级戒备的order。
  
  关于Vincent是不是内鬼。我认为不是。看第一遍时,云里雾里,所有表面证供好像都指向Vincent是内鬼,包括金管局主任的口供。但是金管局主任的口供可信吗?总觉得事出之后就休了年假很可疑,再加上无端端被杀都让我对他的口供表示怀疑,但是却不肯定Vincent不是内鬼。但是这次再看时,有两个理由支撑我认为Vincent不是内鬼。
  首先,Vincent输了钱把房子抵押了这一点。表面上看为了钱做内鬼理由很行得通,但是就整个事件的动机来看,如果刘sir下台,那么组织“过几日就会将失枪跟钱交出来”(彭于晏台词),也就是说这一票没什么钱,他们的目的是让李sir做一把手,为了信仰干的这一票。所以如果真是这样,哪里来钱替Vincent赎回层楼?
  其次,天台刘sir跟李sir那场戏,刘sir说绑匪们是想将所有罪名都推给死掉的Vincent跟金管局主任,干掉外人,保自己人。这么说会不会更说得通:大家都知道Vincent本身账面有问题,然后让金管局主任否认曾说过“尽快送回金管局”这句话,坐实Vincent内鬼的身份,却又担心金管局主任迟早有一天会爆出他们的料,将其杀之,顺便留下黑火药的线索,让警方派飞虎队杀了南非那帮外人。
  所以,我认为金管局主任才是内鬼,Vincent不是。
  
  关于Michael,Albert,o记前探员的关系。之前在ICAC受审的时候,李治廷演得主任张sir爆出过李sir一件往事。还在做o记的时候,李sir曾破过一件大案,并为保做卧底的手足的安全,将他们改名换姓送到南非了。
  这场烟花的戏,是这样的:Albert作指挥,Michael带队捉制造黑火药的抢匪,找出幕后大boss,然后破案。O记前探员看到飞虎队的人知道被出卖,打电话给Albert说要转作污点证人,指出幕后老板。Albert于是呼叫Michael,Michael无应答,Albert亲自上天台。然后Albert,o记前探员皆被Michael杀。
  很显然,o记该探员就是曾被送到南非的一员,这次回香港应该就是助彭于晏帮他爸坐上处长的位置。而Albert以前应该也跟着李sir一起混过o记,所以接到电话听到o记才有反应,但这人以前肯定是卧底,所以明显跟Albert关系不熟。
  Albert不是内鬼,但Michael一定是。Albert在天台上组织Michael杀人是因为,他知道那人以前是o记的探员又要转作控方证人,说得话有一定说服力。当然他们俩以前搞不好也有点牵扯,类似于硬是要将他们送南非那样的事。但是探员说“你为什么要出卖我,Michael,你为什么要出卖我”,探员作为外应在满是飞虎队来抓他的楼里说了这么句话,很显然Michael是内鬼,当然随后他也用杀了Albert跟探员证明了这点。
  
  关于最大的Boss是谁。在这个电影里出现的人物最高级别的就是刘德华饰演的安全局局长陆先生,然后就是处长曾sir,两个副处长李sir跟刘sir,李sir的手下有Albert跟Michael,刘sir的手下有Vincent,杜文(尹子维饰)跟Phoenix(杨采妮饰);再有就是另一条支线的ICAC,李治廷演得主任张sir以及他的上司;再加上彭于晏演得李sir的儿子。这些人物构成了整个故事。而李sir手下的两人已死,刘sir手下Vincent死了;李sir,刘sir,张sir貌似都是正义的一方。而按照彭于晏在电影中的台词来说,是有很多人都希望他爸爸坐上处长那个位置,有很多人甚至都是他想不到的人。所以彭于晏不是权力最大的那个应该就不是组织者顶多算是参与者或者牺牲者,以目前的电影来看,剧中人物的地位已经很高了,但是却没有明确的最大Boss方向,我仿佛看到了电视剧《痞子英雄》,觉得会hold不住,替第二部着急啊。
  
  关于案件的动机。我相信整个案件的动机就是一帮人希望拉下刘杰辉,让李sir坐上警务处处长的位置,所以他们劫EU车要赎金突出李sir的贡献掰倒刘sir。如果“寒战”行动是李sir指挥的话,也许警员跟警车都会有效率得找回,赎款也不会丢失;而如果是刘sir指挥的话,人会死钱会丢,等他乖乖下课以后,钱跟枪就会回来。
  只是有一点不太明白的地方在于,彭于晏后来的反应。李sir拿出枪递给他,他接过枪说了句“I love you, Dad”,那个意思貌似是要对李sir开枪的。如果说整个行动都是为了李sir坐上警务处处长的位置,那他要对李sir开枪是为哪般?莫非知道行动失败了,到最后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最初的目的了,是为了保住大boss不被曝光?这么说,好像还挺说得通。
  所以预测下第二部的剧情应该是保boss不被曝光但最后失败了的剧情。
  
  
  剧情说完了,说说我的感受。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的是国语版,第二次看的是粤语版。我喜欢粤语版多过国语版。两版剧情其实是完全一样的,只是配音带来的感受不同而已。国语版大多采用了演员自己的配音,梁家辉说得最好,没有违和感,对手戏气场强大,而郭富城的国语配音多多少少削弱了他的气势。就拿那场李sir跟刘sir都想罢免对方的戏来说,粤语版看上更爽,国语版的刘sir听上弱一点,但是粤语版听上就是势均力敌,尤其是李sir问“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公器私用”,刘sir说“是”,我当时一惊!国语版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李治廷,我看得时候每次到他就出戏,有点像在背台词或者念台词,尤其是他的对手又都很强。粤语版影响最大的是彭于晏,粤语版配音是用了TVB的配音演员吗?太违和,太有出入,幸亏场景少台词少不然太出戏了。
  以前港片跟港剧有两个非常大的因素吸引我,一是配音,二是群众演员。很少有不舒服的配音,很少有没镜头感的群众演员。而现在比比皆是。拿《寒战》说,彭于晏的粤语配音太难听太不符合人物特性跟他脸上的表情太不合拍了;那场在车里救出4名EU的戏,一帮警察出动举枪开车门,很明显就是一帮咖喱啡在做戏,眼神飘忽,身手不敏捷,甚至连帽子都没太戴好。而最近看过群众演员最好的港片是《单身男女》,那个玛莎拉蒂里卖车给张申然程子欣的胖子,真是印象深刻,也许是因为杜sir教导得好。
  
  电影看上的确像是个主旋律电影,而且11月8日这么个日子,还稍微有点谄媚的意思。不过后半句应该纯属我想多了,因为导演写剧本拍好电影的时候肯定不是以这个为出发点的吧,至少那时他们还不知道吧。但是可能因为文化的差异,两边情况的差异,我不是很熟悉香港的差异,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后主旋律得还有点让我热泪盈眶想要起身鼓掌的意思。
  
  《寒战》我最不喜欢的部分就是故事不完整。我总认为一部电影有义务将故事讲好咯讲完整咯。结局可以花样百出,比如模棱两可如《禁闭岛》,推翻整个故事重建如《记忆碎片》,180度急转弯如《非常突然》;但不要这种明显的为第二部留白,不仅削弱了第一部的震撼力,也没给第二部留下什么好印象。

《寒战》:二次观影后的剧情分析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寒战》:二次观影后的剧情分析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寒,分析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