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万箭穿心》影评

影视台词 > 影评 > :《万箭穿心》影评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万箭穿心》影评的正文:

 《万箭穿心》努力“接地气”,全片用汉口话对白。可不要小看了“精准、生动、亲切”哦,在当下的中国院线电影里举目望去,台词上能做到这三点的片子真是屈指可数。颜丙燕的表演让人为之动容,一大半要归功于方言台词,再加上她扮演的女主角实在太符合我们的审美传统了——在二线城市的小商品市场里卖袜子、挑扁担的女人,丈夫先是偷腥,后来下岗自杀,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最后居然把她视为仇人,要把她从自己的房子里赶出去——活脱脱一个当代“祥林嫂”啊。不过鲁迅的祥林嫂之所以“深刻”,在于故事背后对社会制度和文化的批判,处理好悲剧的“偶然”与“必然”,现实主义的最高境界当是如此。《万箭穿心》就不那么令人满意,至多是一个性格悲剧,而且充满了地摊文学和小报纸社会新闻的趣味。
  且看该片分成了比较断裂的两大块:颜丙燕如何捉奸、逼死丈夫和十年后颜丙燕的儿子如何与她反目成仇。比起后半部分,前半部分要好看的多。“捉奸”嘛,谁不爱看,前段时间《浮城谜事》也拍捉奸,平心而论,《万箭穿心》的“捉奸戏”拍得比大导演娄烨要好,也更通俗——满脸挫相的眼镜男丈夫忽然就可以不费力地钓到有几分姿色的国营厂办公室的小妹(爱看电视的大妈大婶每天就是把这些“小狐狸精”当成自己的假想敌的),女主角捉奸之时还不忘与小宾馆的大妈讨论下电视剧的大结局呢。只可惜影片类似颇有趣味的段子点到为止,没有往黑色幽默的“邪路”上走,到了影片下半部分跟儿子的戏,就是认认真真地苦情、彻彻底底地“妈妈再爱我一次”了。等到了挑扁担的母亲到重点班为儿子开家长会、儿子自卑的桥段,我那种熟悉的到电影院受虐的感觉又回来了。
  后面还有:妈妈与小商品市场的黑帮老大车震,被儿子发现了,高考之后的庆功宴上,儿子让妈妈滚出自己父亲的家。演员们应该最喜欢这样的戏吧,可以嬉笑怒骂、浓墨重彩地演上一场。导演在监视器后面,大概早料到,阿姨们看到这段时,骂儿子“没良心”的愤愤而满足的表情吧。然后儿子痛陈自己如何如何发现爸爸的情妇、情妇如何如何告诉他是他妈妈向警察高发了这对奸夫淫妇……只是苦了观众,大家已经知道这些情节了,却还要再看一遍闪回。此种“放PPT”之行为,真是电影创作之大忌啊。其实看到儿子与妈妈情人——黑帮老大在高考前一天晚上大打出手的那场戏,真心觉得戏是够的,要是在剧本阶段,再往深处走走,说不定比现在更好。
  语言上,《万箭穿心》赶了一下《一次别离》的时髦(恰好这两天也在放《一次别离》,《万箭穿心》在戏剧上比它差远了),影片开场几段戏,看到那抖抖的手持拍摄小商品市场,看到那抖抖的虚虚的前景,我还真有点激动呢,“抖抖风”也不是娄烨的独家嘛!对话场面也是娴熟的一套:一边吃饭一边说台词,说到节点上夹的筷子的手(或举酒杯的手)停一下,给一个眼神;要么就是边干家务边说话。这两种类型之外的对话戏,都不太给力。
  最令人倾心的还是对那些小配角的塑造,也是应了“精准、生动、亲切”的要求,只是骨子里还是没有脱离《马路天使》开始就有的文艺观点——不管是小商品市场里的扁担大妈还是黑帮老大,都是比高考第一的儿子心眼好的好人。塑造街头小人物是中国电影伟大的传统,只是生活的真相——至少是我从生活在县城里的妈妈那里听来的,要比这部电影里的更残酷、更狗血、更一地鸡毛。面对生活里来的观众,这样的电影盖不住。

《万箭穿心》影评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万箭穿心》影评来自微语录网,更多《万,影评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