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大结局

影视台词 > 影评 >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大结局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大结局的正文:


  题目引用一下诺基亚N9的广告词
  好片子必然是毁誉参半,一味夸赞的除了建字打头的,就只有花钱雇水军了,所以对于上极其刻薄的影评,都持欣赏态度,起码你们看了,(用不用心看只有自己知道),而最可耻的是没有看,就可以给出一星或者五星的人。电影是我两个星期前看的,考虑了很久,才想好怎么评价。
  我希望我是中肯的。
  1。张艺谋————“傲慢”与偏见
   先谈偏见,对于一个曾经拍出《活着》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以及《红高粱》的导演,我想很多人对他的期望可以说是对于其他大陆导演,甚至包括香港导演都无法超越的。所谓爱之深恨之切,此后他任何作品,任何一点瑕疵都会让拥有这份期待的人给出不好的评价。
   毕竟,所有人对于别人的要求必然高于对自己的;毕竟,曾经可以完美,就把所有喜欢他的人变成了完美主义者。
   然而,自《英雄》之后几乎没有好作品的状况,让很多人都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阴影。我也承认除了08年开幕式和《千里走单骑》我很欣赏以外,别的片子,虽谈不上厌恶,但的确可看可不看。在我心中《金陵十三钗》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它有瑕疵,这点瑕疵在我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并且完全配得上瑕不掩瑜这四个字。在2011年大陆电影简直让人绝望的情况下,它毫无疑问是最好的。但是这点瑕疵还是会招到一些人的唾骂。
   傲慢一词我用了引号。也许是我很少看娱乐新闻,但是在我的印象中,张艺谋是一个太过低调的人。我没有见过他在采访中刻意讨好观众,我没有见过他有意为了票房诋毁同期上映的影片,没有见过他不负责任的发表言论炒作只为提高票房,没有见过他和其他导演打嘴仗唾沫满天飞,面对质疑和诋毁,也很少见他出来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创作初衷。光是这几条,足以让我尊敬他,这样的素质,中国有几个导演可以做到呢?也让我认为,他是一个谦逊,低调,真诚的人,真诚指的是他拍电影的态度。我宁愿相信,他拍电影,是不需要迎合大众审美的。但同时,他也可以有野心。因为他从来没有刻意讨好媒体与观众,所以在不负责任的编辑和小心眼的观众心理上,又抹上了一层阴影。我姑且用傲慢二字形容,他大概是个自负的人,在这点自负与偏见的影响下,媒体和影迷,逐渐把他妖魔化了。平心静气地欣赏他的电影,对很多人来说,简直不是容易的事情,他们可以再影片开场五分钟破口大骂。简单地预测一下,如果这个电影,是王家卫,贾樟柯,甚至是冯小刚 拍,得到的评分都会比现在高。至于你信不信,我是信了。
  2.起点太高的倪妮和游刃有余的贝尔。
  只谈演技,这两个主角让人没什么话可说。倪妮的英文,眼神,神态,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和眉目含情,都足以称得上国内的一线女明星,尽管国际影响力暂时必定远输于巩俐章子怡。然而,起点太高,在笔者看来并非好事,毕竟,没有人的路可以一直平顺,起点过高的后果多数是要摔跤。贝尔,本以为十三钗里他的演技已经相当出色,但与《致命魔术》和《斗士》相比,并没有达到极致和巅峰,而神父这一角色的诠释,也有生硬之处,本文后面也会提及。
  3.摄影————抱歉,我没法夸赞出口
   小标题其实并不是贬义,对于本身就是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唯美,完美,苛求细节,浓重的色彩一直是他的特长,无论是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还是透过教堂的窗户看到的风尘女子,艺术效果都算是一流,有张有弛,有华丽也有朴素。但是我不满,不满的是,豆蔻找琴弦之后被强暴的情节,色彩,机位,配乐,声音都让我感到无法接受,本身我是一个女孩子,在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手都在抖,克制不住的恐惧和反感。有一部电影叫《不可撤销》,或许这里的情节长度没有不可撤销更长,但在融合了这段历史的大背景下,这段戏真的是对人的折磨。
  4.豆蔻梢头二月初————为什么你们就不接受偏执的人的存在
   这部电影完完全全体现了张艺谋本人对边缘人物的热爱,发挥到了极致。几乎任何的小角色都没有被他遗漏刻画的机会,大多数小人物丰满而有血有肉。豆蔻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人说豆蔻和另外一个风尘女子从教堂中跑出妓院找琴弦和耳坠真是太假了,假的不能行。我想我可以给出一个解释。为什么豆蔻想要找琴弦,因为她想弹一曲给小男孩浦生听,为什么她想给浦生听,因为浦生快要死了,因为他长得像他的弟弟。在我眼里,这个情节合情合理,因为我想那些说太假的人,没有尝过孤苦无依无父无母的滋味,没有偏执的追求过自己的热爱,没有找到一个你愿意冒很大的险为他死得漂亮一点的人,因为你们无法理解偏执。
  
   十三钗里几乎每个风尘女子,多数都有自己的偏执与热爱。找耳坠的那个女孩子对美的偏执,她漂亮;玉墨对自己骄傲的偏执,因为她的人生不该是这样的;豆蔻对弟弟和家人的偏执,因为她只有十三岁背井离乡;小蚊子对猫的偏执,因为她除了一只猫一无所有。。。。。
   我想创造了这一切的编剧刘恒严歌苓,以及导演张艺谋,对这些细节的处理,说明了,他们都是对艺术偏执的人。
   5.李教官——————什么是信仰的力量,兼谈《赵氏孤儿》
   先来说赵氏孤儿,与原剧本改动最大,也是改动了核心的地方,就在于程婴不是门客而是赤脚医生,他被迫献出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自愿。这点改动,改死了这不原本不应该失败的电影。因为我认为,原着的程婴救孤,表达的就是信仰和忠诚。
  
   又有人跳出来说:不行这里太假了,李教官他们十几个人,怎么可能杀得了那么多日本兵呢,他们怎么可能不自己走为了多杀几个人而送死?
   这样的人,真的还是别看电影了。人为什么不能为了点虚无的东西送死?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便在于人有时,不会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屈原可以为了国亡跳江,伯夷叔齐可以饿死在首阳山上,岳飞可以为了忠君惨死风波亭,无数将士可以宁做刀下鬼,不做亡国奴的拼命,更不要提自古殉爱情者无数,殉情,我想指的不仅仅是爱情,殉的是心中的信仰。李教官等十余人为什么不能为了多杀一个日本兵,让他不在中国作孽,而冒着生命危险,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肉身挡子弹?
   如果电影可以有小标题,我想李教官的小标题可以直接拿走赵氏孤儿的英文标题了————《Sacrifice》
   这才是真正的牺牲。
   如果用写作的手法讲,这也是以小见大,无论是国军还是共军,此刻,都是中国人为了信仰牺牲。
  6.长谷川——————点到即止的挣扎,兼谈《南京南京》
   长谷川的表现可以从很多方面理解。可以是虚伪与狼子野心,可以是对女学生的病态癖好。但我想的不一样。一曲《故乡》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我认为他是在试图表达长谷川的挣扎。这些豆蔻年华的少女,她们的歌声,让他想到了家乡,他生命中一切美好的,有生命力的事物,淡淡的乡愁。他有一点点的挣扎,但是还是服从于军国主义的指令。这点带有乡愁的复杂人性的挣扎,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浓墨重彩的刻画。应该有不少反映侵华的电影也在试图表现那么点日本兵的人性。相比《南京南京》的大量渲染几乎影响了影片的本质,《十三钗》的处理手段更令我欣赏
   一曲《故乡》而已,与大屠杀和强暴相比,并不影响主题思想。
   渡部笃郎的演技非常好。
  7.假神父和玉墨——————美好的年龄
   我想提的缺点,便在于神父从懦弱的流浪汉变成英雄的转变有点突兀,也有点假了,缺少了心灵的更多细节描写。这个观点我认同。然而从后面的情节中,才让人如梦初醒,假如他的女儿还活着,也有十二岁了。书娟等唱诗班女孩子,正好是在这个年龄。他在英格曼神父的房间里,听到女孩子们的惨叫,当然会让他产生保护欲,虽然这个细节处理的不好,但总归是有逻辑可以解释它的存在的。
   玉墨与众不同。她骄傲,她会说英语,她风情万种,她教养良好。因为她的人生本来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因为她在教会学校的女孩子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因为她在十二岁时遭受过最为悲惨的经历,因为她懂得其中的痛苦,她可以感同身受才会做出保护的举动。
   严歌苓说得很好,这其实是一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风尘女子是这样,神父也是这样
  8.风尘之花——————每从仗义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
   因为这部电影讲了妓女,所以有人没有看也可以开始骂。因为她们是淫荡的象征,是不检点的象征,是肮脏与低俗的象征。
   且不谈妓女是否真的如此,那么妓女就该送死吗?
   有人甚至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电影,又是十三条贱命换十三条贵命的故事。我想他看到了平等这个问题,却忘记了电影不是在宣扬这种价值观,而是在反思。
   学生与她们的冲突尖锐地揭露了这个问题。同样是人,谁又比谁干净呢?
   道貌岸然的读书人影评人们让我想起来韩寒用一个日本女优的博客当做自己博客链接,就有无数正人君子跳出来骂他这是肮脏的网站,然而那只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博客。女优与评论员,谁比谁干净?一遍骂着她们贱,一遍重播,人格分裂很厉害啊。既想当婊子,又立牌坊,说得只能是这种人。
   风尘女子本来就是男权社会的产物,生活的绝境把人逼到这个份上,负心人,你们有什么立场,什么资格嘲笑她们呢?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句诗结合者《秦淮景》这首曲子,我哭了。
   婊子无情,戏子无义。究竟是谁无情无义。
  9.演职员表——————你看得有多仔细
   因为这个电影投资了一亿美元,我在观察演职员表的时候格外仔细。举一个例子一个个号称文艺青年的你们,谁注意过配乐和小提琴演奏的人?陈其钢是国内最富盛名的配乐大师已经不用强调,小提琴演奏是一个对多数人来讲比较陌生的名字:Joshua Bell
   从这里我也看出来了张艺谋极为严苛的追求完美的态度,小提琴演奏家有很多,在很多人都不会太在意配乐的情况下,一个在很多人看起来所以很商业不会认真研究的电影,他请了电影配乐所能达到最高水准的Joshua Bell。看了这么多影评,有人谈过配乐么?
   如果不知道Joshua Bell 可以自行百度,对着这部电影胡乱喷的文艺青年们自行脑补吧。
  10.最后再多说的几句废话,关于中国电影,冲奥
   2011年简直是烂片井喷式爆发的一年,各种奇葩让我几乎没有进几次电影院。
   对于诸多文青的审美,无数人对于国外小成本文艺片看看简介就给打五星。装什么逼呢。
   我看过的国外电影不少,小成本文艺片也有几部。里面所传达的人文精神是百分之九十的中国影片缺乏的。
   甚至有一部分影片别说人文精神,起码的逻辑都不存在。
   vista看天下的有一期里面有一篇署名万小滑的人写的影评,指责每一根汗毛都在向奥斯卡献媚。
   这种话真是让我笑而不语。亲,您的心灵究竟是有多龌龊。
   一个61岁的已有很多荣誉的导演,会筹拍四年,花了六个亿,只为了一座小金人?
   我想他没有这个必要。
   即使有正常的野心,奥斯卡对于他而言,也已经是次要的了。
   是啊,有人可以反驳,像那些红十字的镜头,战争场面,无一不是在迎合奥斯卡评委的口味
   这种人,头盖骨底下,真是拿养鱼了。
   奥斯卡代表什么?普通人都可以欣赏,可以看懂的电影,而那些通俗的镜头也正是一部商业片的最佳选择,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你想用什么晦涩的表达方式呢?你能用什么呢?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自己的心里有多龌龊,你看到的就有多龌龊。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大结局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大结局来自微语录网,更多《金,结局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